
1963年12月19日,一场浩浩荡荡的黑人留学生运动在苏联红场进行着。红场游行的导火索是加纳留学生埃德蒙•阿萨尔被苏联无端拘留,多日不满终究在这一刻爆发。
数百名黑人留学生扛着旗子示威,声称要给他们一个说法。
黑人留学生与本国学生发生的种种冲突赫鲁晓夫是看在眼里的,他并没有打算插手这件事,他认为这就跟小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黑人留学生竟然会来这么一出,这让赫鲁晓夫气不打一出来。

没想到自己想方设法给他们谋福利,黑人留学生却给自己捅娄子,见黑人留学生不领情,赫鲁晓夫决定这个队伍不给他们留位置也罢。
随即下令最高苏维埃政府驱逐美国大使馆的非洲裔官员诺里斯•加奈特,给出的理由是放任黑人留学生闹事。

黑人留学生怎么也没想到苏联竟然给了他们这么一个下马威,眼看苏联并不打算再好声好气地对自己,黑人留学生要想在苏联混下去就要学会忍气吞声,小心做事。
苏联组织学校的共青团以检查纪律 卫生的名义对黑人留学生进行监督,对于那些有闹事倾向的学生,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黑人留学生却不敢反抗。
在学校的报刊上,尽是苏联学生对黑人学生的谩骂与嘲讽。

见政府对此默不作声,苏联学生越发猖狂,对外称凡是与苏联女生交往的黑人要被私刑处死,而那些跟黑人交往的女同学会被学校开除。
消息一出,苏联的女学生自知事情的严重性,眼下把关系搞得越干净越好,谁还敢再跟黑人扯上关系?

1965年12月9日,莫斯科的一家餐厅里发生了这么一幕:一名莫斯科的学生吃完饭后把擦过嘴的纸巾扔到邻桌黑人的身上,二人产生了口头上的争执,还没争吵几句,黑人学生就被群殴,打掉了四颗牙齿。

这件事被报道出来后,在苏联读书的黑人留学生谁还敢继续留在苏联?再继续待下去,他们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在这里安稳地活几年,眼下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随即一大批黑人学生坐上了回国的飞机,选择留下来的只能夹紧尾巴,畏头畏脚地生活下去。

据统计,在莫斯科长期定居的黑人总数不超过六万人。
在莫斯科的一个小洲,有一个专门收留黑人的小区,这里生活着两千多名黑人。他们不敢迈出小区的大门,他们不知道外面还有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等待着他们。

是的,俄罗斯的确有一段时间对于黑人持有接纳的态度,可俄罗斯的思想太过保守,加上俄罗斯种族歧视太过严重,导致在俄罗斯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很少看到黑人的影子。
俄罗斯黑人稀少的原因不仅仅是种族歧视严重导致的,还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历史上的俄罗斯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黑奴贸易。众所周知,欧洲 美洲的黑人大部分是在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被贩卖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