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一些成熟市场相比,沪深两市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仍然偏低。目前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的平均比例约为92%,而美国、英国和日本等的股市市值占各自GDP的比例均超过100%,韩国和印度也分别达到约88%和70%。
可以看到,沪深两市的发展空间仍然广阔,而且此前的六年已经蓄积了非常庞大的上涨势能。随着未来一批大蓝筹公司陆续回归A股市场,可以预见,沪深两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股票市值占GDP的比例也将稳步提高,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正在不断加强。当证券化率达到80%左右的时候,当证券总市值增长到30-40万亿的时候,中国股市将真正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市场。
上市公司的价值在成长吗?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9-10%的高速增长,而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优秀代表群体,他们的盈利水平在过去的三、四年之间一直保持高达20%的平均年增长率,有些蓝筹企业的盈利增长水平甚至更高。
可以说,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在不断成长,然而,上市公司业绩的这种增长却没有完全反映到股价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较低的预期和估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国资本市场历史性的制度性缺陷,比如,股权分置问题,信息透明度问题、中小股东利益侵害问题等等。所以,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业绩虽然在增长,但对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讲,上市公司的价值并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从06年开始,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证券市场遗留的很多问题逐渐得到了很好的修正和解决。可以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上市公司的行为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想掏空上市公司的资产,因为大小股东的利益并不一致;而股改之后,各方利益取得了基本一致。因此,上市公司治理将从根本上的改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想把公司做好。
这个时候,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的价值越来越有吸引力,市场的信心不断增强,对上市公司的估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经济的成长和上市公司的价值,将通过投资者不断向好的预期,在证券市场上得到最终体现。
中国上市公司价值成长
从1978年开始,虽然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是这期间的增长方式基本还是粗放型的。经过了28年的发展,可以说,现在中国整个工业产业链已经全部搭建完毕,并且很多行业和企业都建立了成本控制体系,今后中国的经济将不再是简单地拼成本式增长了。所以,中国的产业升级基础已经具备。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很多行业将会诞生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将会出现存续百年的优秀品牌,上市公司的价值将不断成长。而价值成长的成果,必将通过投资者的主流预期和股票价格在证券市场上得到反映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