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还债的部分主要是农产品,辅助部分是手工艺品。
从此中国进入了计划经济,粮食.果品.布匹.棉花.糖等等日用品都定量定额。这就是当时中国买什么东西都需要票证的现象。就是说有钱没有票证,仍然买不到东西的。
人均日用品,包括粮食在内定额以后,农民就吃了亏。因为农村的钱需要用鸡蛋肉菜来换,粮食自己储存,霉变咬鼠啃损失一部分,刚储粮吃的多一些,年底以后就不够吃了,就有些受饿。农民有自留地的省份,农民还熬得过去。农民没有自留地的省份就挨饿了。不够吃,还饿了就拿各种供应票据去换钱或者是粮,买布买的就少了,一件服装穿来穿去穿,成破烂衣服,还穿在身上呢。
当时的中国地理政治局面是,北方.东北方.西北方有苏联压迫,西南方有印度干扰,海上遭到台湾和美国的封锁,南方遭到越南半岛国家办中立偏向于苏联的对待。
从而在政治地图版图上,中国被围成了一个封锁的铁桶。
这时候中国的全国,除了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以外,再用忍饥挨饿缺衣少穿的方法,继续进行着工业化布局和改造。当时的口号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干上去。宣传上搞什么都叫做争气。
这种忍饥挨饿,缺衣少穿的条件下,用劳动密集型替代工业所需的资本,所以搞工业建设的人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得了先进分子的名号以后,奖品就是一张纸的奖状。仅仅是荣誉,是没有物质奖励的。
可以获得奖状的人,都是曾经有过大会战,24小时连轴转,几天不睡觉的工作经历。并且每个月的工资,绝大多数人都是36块8毛5。而且是从1961年开始,一直拿到1983年没变没改。
这是中国发展现代化工业积累的,原始资金的来源出处。
中国到了1970年左右,有了手扶拖拉机,绝大部分的丰产农村通了电,有了水泵,有了尿素,农业开始逐年丰产,连年丰收。脱离了饥饿的状态,进入了半饥半饱的状态。苏联的债也还完了。因此当时的报纸刊登出,中国是一个既无内债又外偾的国家。
但是边远地区的农村还是原先的样子,没有多大改变。这些农村从建国以来就是接受着国家救济的省份或者是县。
1980年改革开放,中国引进的化纤纤维生产方法,解决了穿衣用布的问题,腾出了巨量种植棉花的田地。中国进入了农产品大丰收的年代,并且是一年跨一个台阶的进展着。
最终是中国绝大部分人解决了穿衣吃饭的问题。打破了资本主义专家说的中国不必理他,能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就不错了,的论断。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是进入8亿人到9亿人之间了。
1983年以后,允许私有企业.合资企业从事生产了。中国现代化工业开始起飞了。
真正的中国工业化,是由中国1950年开始的。并且没有向外扩张抢掠他人的财产为资本,而是用劳动密集型,忍饥挨饿,缺吃少穿,艰苦奋斗,完成了工人的培训和工业进展的资金积累,达到今天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