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净利刚过亿的差强人意表现,也让太平洋证券成为2017年业绩垫底的上市券商。然而,太平洋证券的投资者或许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据媒体报道,自2007年上市以来,太平洋证券的业绩持续“保持稳定”,净利润位居上市券商末游。尤其是2008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这4年,在上市券商中均为业绩倒数第一,近3年连续垫底。

一位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家公司的收益不太好。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左右,相当于投资了1万元钱去做生意,忙活一年产生的收益是100元,可以说是非常低了。不少证券公司都在6%以上。”
对于今年5月的业绩表现,太平洋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该月营收为负,主要是公司证券投资业务收益产生浮亏,需计入收入抵减。其他业务情况基本正常。”

记者梳理公司今年前5个月的财务数据发现,其业绩表现基本处于盈亏线上挣扎的状态。此外,今年前5个月合计净利润亏损约1.38亿元,上半年业绩承压明显。

盈利能力不佳
募资300亿补血
盈利能力不佳,再融资来凑。对于给自己积极“补血”,太平洋证券似乎从未懈怠过。
据记者统计,近年来,太平洋证券已经通过定增、配股、发债等一系列再融资手段向市场“抽血”,募资金额达300.07亿元。
2014年4月22日,太平洋证券非公开发行7亿股股票,价格为5.37元/股,募集资金37.59亿元。这个数字只占之前50亿计划募集目标的七成左右。
在定增之后,太平洋证券还通过配股募集资金。2016年1月28日,公司通过配股实际发行10.14亿股,发行价格为4.2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2.99亿元。
受访机构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2014年的定增以及2016年的配股,再融资发行价分别为5.37元及4.24元,而现在股价只有2.60元,分别下降51.58%和38.68%,投资者可谓被大幅套牢。如果公司一直没有新的增长点,市场对其未来预期依旧很低,股价也会持续低迷。”
公司债的发行频率也堪称频繁。据记者统计,自2014年以来,太平洋证券陆续发行了“14太证债”、“15太证01”、“15太证02”、“15太证D1”、“16太证01”、“16太证D1”、“16太证C1”、“16太证C2”、“17太证C1”、“17太证C2”、“17太证C3”、“17太证C4”、“17太证D1”等13期债券,合计融资金额为219.5亿元。
“有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想要新增或者做大项目,需要不少资金投入,但是短期的盈利没法积累到足够的金额,于是公司就通过市场募集资金,用未来的收益回报投资者。”一位财务专业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