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真是如此吗?对此,一家商业银行分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中介机构或者包装公司来贷款,其实银行都知道。如果贷款者有抵押物,并且抵押物资质好的话,一般都是会批的。
当记者将上述第三方中介机构“只要身份证和银行卡,当天就可以放贷80万元”的说法转述之后,上述负责人称“可信度不高,而且是不可能批出来的”。
他进一步解释称,就算是银行内部有关系,这种操作也是行不通的。因为银行信贷审批有多道流程,不是一个人说批就能批的,“个人判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至少在我这边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家上市城商行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审批过程中,会通过问询借款人来验证消费凭证的真实性,如果提供的不是真实的,客户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有漏洞。同时,还会通过各种软件来查询客户提供的凭证上的用印单位是否真实。
“一般而言,来借款肯定会提供收入证明,我们会通过借款人单位侧面打听一下,但不一定能打听到。”该人士称,如果发现贷款不是用作真实用途,银行肯定是拒贷或收贷的。
“这种行为也是法律不允许的。”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钱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刑法》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骗取贷款罪,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是非常典型的欺骗手段,一般骗取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或者造成的损失在20万元以上就可能达到‘情节严重、损失重大’的骗取贷款罪刑事立案追诉的标准。”钱媛说。
严禁银行信贷
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
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这是监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而从各级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数量可以看出,信贷资金违规一直都是监管重点。
银保监会今年5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今年7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近年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监管检查发现主要问题的通报》,明确提出: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
对于记者提出的“万一银行查出来贷款用来炒股”的顾虑,上述第三方中介人士称,“我们可以教你操作,保证不会有问题”。
不过,上述商业银行分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贷款用于炒股肯定是不允许的。这一点,所有的合同里面都有非常明确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