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均线金叉10天均线,表明平均持仓成本开始转向多方发展;5天均量金叉10天均量,表明人气得以恢复,有新增资金在不断流入;DIFF金叉DEA(注意:在“三金叉”中,如果金叉点在MACD零轴之下,通常仍只能理解为短趋势的介入点;但如果金叉点在MACD零轴之上,则很可能是构成中长趋势的介入点),表明“势”正在形成(趋势指方向和势,MACD代表“势”)。如果此时KDJ也形成金叉,则表明趋势和结构亦形成了“共振”(KDJ为结构类指标)。从而形成了“价、量、势(动能)”的共振。是相对比较强烈的见底信号(有时会伴随多方炮、芙蓉出水等形态以及MACD上穿零轴等)。

上图为上证2440点上涨时的情况。
一、指数经过较长周期下跌和低位运行,一度继续向下探出新低;二、均量率先形成金叉,表明下探过程中实际已有资金在介入;三、第二日盘中创出新低,但低开探底大幅上攻收出大阳线,同时KDJ金叉(结构形成);四、随后第二日MACD零轴下金叉(势形成);五、第三日均线金叉(趋形成)。至此,指数向上趋势形成(实际上,同步形成共振的指标还有:CCI、OBV、RSI、EXPMA和BBI);六、经过一波小阳小阴小幅上涨后,价格回踩10均(指数一度低于10均,但5均未叉10均),当KDJ二次金叉时,指数出现上涨加速,“趋”和“势”同步得到加强(此时,上述各指标再度形成向上的共振)。
(2)三死叉见顶
指价格经过上涨后进入头部区域(可以是缓慢回落也可以是突然快速滑落),某一时间同时出现5日均线死叉10日均线,DIFF死叉DEA,5日均量死叉10日均量(如果此时KDJ也同步形成向下死叉则可靠性更强,可视为明确性的见顶信号。注意:完全一致最好,但亦可有所差异,一般不多于五根K线。大多数情况下,均量死叉往往率先出现;最后一个死叉点构成真正的卖出点)。
5天均线死叉10天均线,表明短线趋势已从上涨转为滞涨震荡或下跌,“趋”发生了改变;5天均量死叉10天均量,表明人气衰退热度降温继续追涨意愿不强,并有资金开始撤离或已经撤离;DIFF死叉DEA,表明“势”已经丢失或“势”需要反转。如果此时KDJ也形成死叉,则表明趋势和结构形成了“共振”。另外,随着价格的下跌,顶部买入者已出现亏损,而这种亏损会传播到更多的人止损卖出,因此相对于“三金叉”,“三死叉”更是强烈的卖出信号(有时会伴随空方炮、断头铡刀等形态)。

上图为上证3587点下跌时的情况图。与“三金叉”情况正好相反(实际同步性更高),构成典型的“三死叉”。当价格构成上述情形,不作考虑立刻撤离;如果撤离不及时,则在此后的反抽10均过程中,无论是否触及10均(过5均就算)都需坚决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