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均线系统采取的是简单的算术平均法,这种方法存在异常值进出影响、有限记忆等问题。于是更进化的指标——MACD就诞生了。MACD采用了“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的方法来计算均线,这种计算方法暗含着高深的行为学内涵。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时间越近的数据权重越高;二是过去的数据权重会越来越小,但永远不会完全消除。这种方法更好的反映了人脑的特征:我们会更重视当前,并慢慢遗忘过去。而记忆会减退,但永不消失,也符合混沌学的观点。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大多数人在买入马上被套后,即使亏损不多也不愿意止损,但时间长了即使亏损幅度很大了,割起肉来也好像无所谓了。同时也确实有很多散户是永久记忆的,不解套就干脆不看,坚决不卖。
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的两条均线数值相减后得到了MACD体系里的第一个指标DIFF,这和我们看均线系统中短期线上穿长期线是一样的思路,DIFF大于0就是上穿,趋势看涨,反之亦然。而如果把DIFF再平滑移动平均一遍,相减就得到了MACD。形象一点说,DIFF就像是物理学里的加速度,而MACD就是加速度的加速度。你看人家物理学都发展到量子理论阶段了,我们还在经典力学的概念性内容里混,你说LOW不LOW?所以说金融学里都是看上去复杂的骗人玩意儿,整个金融学都这样,智商太低才学经济,更低学金融。比如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垄断了大学里经济学课程的绝大部分,其实就是学物理学不好,想想还是经济学好混,换了专业后各种碾压商学院傻瓜的智商,一把成了大牛。你以后好好学数学和物理,完了随便骗金融专业的傻瓜。
扯远了,我们言归正传。除了运用价格中的收盘价外,有的技术分析也进一步关注了更多类型的价格信号,比如日内的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等。比较常见的比如KDJ指标,它就是用收盘价处于当日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具体分位来定义走势的强弱,然后采用类似移动平均的方法加权平滑处理的结果。应用方法也和均线一样,权重设置更敏感的K线上穿相对不敏感的D线时买入。这个系统的优点是它完全以股价的日内运行来判断强弱,和一般关注的涨跌无关,所以算是一个独立的指标(用多个指标共同判断时,一定要使用相互独立的指标,否则达不到交叉验证的效果)。但缺点是价格分位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强弱情绪,实践看来正确率也不高。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我们谈到的几种技术分析指标都是使用快速线与慢速线交叉的方式来判断买卖时点。事实上这种类似于物理学里测量加速度的方法是绝大多数趋势性指标共同采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是后验的、右侧的方法。只有股价一天比一天高,快速线才会越来越快,并最终超越慢速线。也就是先发生了股价上涨,经过了一个过程指标才发出买卖信号。这个过程取决于你设置的敏感程度(一般就是日期的长短)。敏感度太高,就会反复变化,把你折腾死;敏感度太低,又会需要很长时间才确认趋势,错过最好的交易时点。特别是对大资金,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仓位调整,就更需要找到左侧的、或者是能够稍微提前一点的信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