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苏军集中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二方面军,总计260万部队,向德国首都柏林发起了最后的战役。这场战役持续了近一个月,最终,苏军在付出30多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之后,成功将苏联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楼顶。
要知道,1945年的德国,几乎是败局已定。斯大林只需要围困柏林,轮番轰炸,就把德军拖死了了。他为什么一定要强攻进城,白白地牺牲30万士兵的生命呢?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苏联为了分得更多的胜利果实。
在抵御德国入侵的卫国战争中,苏联的各种基础设施遭到了德军大规模破坏,并且还付出千万人口的代价。这也就意味着,苏联哪怕赢下了战争,最终也会落得一个元气大伤的局面。
想要最大程度的止损,就只有率先攻下柏林,占据瓜分资源的主导权。
并且在斯大林看来,攻打柏林的最大好处,就是能抢占德国军事、科技成果,让苏联能够在军事和科技上有所突破。
不过,不得不说,斯大林在这一点上的视野其实有些短浅。后来美国进入柏林之后,将一大批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人才带回国内。比起苏联只带成品,之后却需要花时间研究来说,美国的策略实在是高明了太多。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事实上,德国高层中已经出现了投降的声音。当时的德军后勤补给,已经被完全切断。哪怕苏联人不进攻,他们也坚持不了太久。并且尽管德国仍有80万军队镇守柏林,但这些士兵大都是刚刚招募的新兵,甚至还有不少老弱残兵,他们肯定守不住柏林。
只不过,德国更希望向美英投降。毕竟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德国和美国、英国显然要更为接近。而德国在侵略苏联的过程中,已经和苏联人结下了血海深仇。一旦向苏联投降,等待他们的只会是血腥的复仇。因此在德国正式投降后,就出现了一些部队拼命向西线赶,争先恐后地向美军投降的奇景。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苏联就更加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柏林了。
二、战机稍纵即逝。
尽管在盟军的内部会议中,苏联已经争取到了对柏林的优先攻击权。但事实上,苏联和英美一直都尿不到一个壶里。他们本身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才组建的临时同盟。眼看着德国这个敌人即将溃败,苏联和英美集团,也加重了对彼此的防备之心。
在国际社会中,条约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限制力的。比如1939年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是在两年后就被轻易撕毁了。
虽然苏联军队离柏林更近,但英美联军离得也不远。因此苏联担心英美军队会先自己一步攻入柏林,撕破脸皮抢占胜利果实。
并且当时的德国,还远没有到穷途末路之时。尽管在柏林的守军只有80万,但在德国境内乱战的部队,还有百万之数。眼看柏林被围,这些部队都想要拼命回援。所以如果苏联在这个关键时刻犹豫了,柏林的德军,只会更加强大。到时候就更加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