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就像被绑上石头扔进河里,除了往下无望地沉下去,似乎根本没有一线转机。
但该来的转机还是在2016年到来,“走红”之后的范小勤一度“吸金”能力超强,从8岁就开始靠“颜值”养家糊口。
范家不但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甚至住进了小楼房。
如果将一家之主范家发的位置换成你我,我们又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03 “转型”
当前,14岁的范小勤在石马镇中心完全小学读五年级,周一到周四寄宿在学校里。
本来他和哥哥范小勇应该到位于县里的特殊教育学校读书,但学校离家60公里,范家发没有条件接送两个儿子。
令人发愁的是,在普通小学上学的范小勤根本跟不上教学进度,在教室如坐针毡,什么都听不懂。
回到家要么看电视,要么跟着范小勇到处乱跑。
要搁平常农村家庭,这对哥俩足以让大人愁断肠。
好在范小勤毕竟曾是“网红”,虽说已“光环”不再,但身上依旧残留可供挖掘的“剩余价值”。
很快,有江西本地自媒体博主找上门,甚至搬进家来,与兄弟俩同吃同住,将这个家,尤其是小马云的起居日常摄入镜头,然后发布视频。
博主坦言希望通过拍摄范小勤“涨粉”,为将来直播带货热身,同时也可帮助范小勤保持“热度。
互利双赢,皆大欢喜。
可是很快,雄心勃勃的博主就被骂到落荒而逃,网友喷他是“狼吃剩下的骨头狗来捡”。
但还是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他就是“小马云”的表哥黄新龙。
他也是最早拍摄范小勤的照片并上传至网络的人。
也可以这样说,正是他一手“发掘”出表弟的“商业价值”。
借着这层关系,他的拍摄行为似乎显得更加名正言顺。
而且,黄新龙不但有商业眼光还与时俱进,他紧跟时代风口组建了一个四人短视频账号拍摄团队,开始系统运营。
另辟蹊径的是,这次他们将范家发当成了拍摄主角,“小马云”反倒成了友情出演的配角。
这个名为“老范竹木工”的短视频账号主要记录范家发做竹木工的工作场景,有些记录传统工艺的文化意味。
每天,黄新龙带领团队来到范家发干活的房间,全程记录他编织草编制品的过程,然后通过账号发布。
做好的成品挂链接售卖,这是“商业化运营”必不可少的一环。
经由这样的包装宣传,范家发编制的鱼篓有网友出价300元买走,而同样的东西普通市价只能卖到50块钱。
初次试水成绩不凡,出镜拍摄短视频的第一个月,范家发拿到3000元的酬金。
踌躇满志的黄新龙承诺,今后如果发展顺利,做到平台带货或建起竹木制品加工厂来个“前店后厂”,范家发能得到分红。
这个“先天资源”,范家大女儿范海莲也曾想插一脚,但终归因为不够“专业”,没有分到这一杯羹。
为了宣传造势,“小马云”这个金字招牌当然要好好利用,范小勤也时不时出镜,做不了其他的给干活的父亲递杯水也能增加视频传播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