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之战,是明清交战中的一个根本性转折。自此以后,清朝已完全掌握主动,而明朝已是回天无力了。
皇太极围住松山后,并没有发动总攻,而是围而不攻。对锦州、杏山同样也用此法。洪承畴等被困城中,天天盼望援兵前来解围,却始终没能盼来。
崇祯帝也不是不想救援,而实在是力不从心了。
当崇祯帝得知前线败报后,十分震惊,忙召兵部尚书陈新甲商议对策。此时的陈新甲哪里还有什么对策?九月初,崇祯任命杨绳武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关蓟辽津通等处军务,暂代洪承畴之职。同时,崇祯帝竟还命洪承畴固守松山,邱民仰伺机突围。他根本就不了解前线的真实情况!
杨绳武既无力量也无胆量出关去救援松山、锦州。至十月,崇祯帝又命叶廷桂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宁锦。叶廷桂更是无力救援。崇祯十五年(1642)正月,杨绳武去世,由范志完代理总督。范志完也不敢出关救援松、锦。在当时这种形势下,也确实没有人敢出关去与清兵交锋!
好在皇太极竟于此时托人来重提议和之举,事情似乎又有些转机。
皇太极虽成功地围住了锦州、松山,但也面临着难处。天气越来越冷,粮饷更是接济不上,围城的清兵也是困难重重。崇祯十四年(1641)十一月,皇太极让降卒入关,表达了要与明朝议和的意向。兵部尚书陈新甲对此作了口头许诺。但陈新甲并没有把此事告诉崇祯帝。他深知崇祯帝对此的一贯态度,更不会忘记袁崇焕的教训。
到了崇祯十五年正月,形势越来越严重,眼看松山、锦州就要支撑不下去了。陈新甲见军事上毫无进展,便又打起了议和的主意。他暗示了解前方情况的宁前道副使石凤台,把清朝打算议和的有关情况婉转地向崇祯帝汇报,以试探崇祯帝的态度。没想到崇祯帝勃然大怒,把石凤台投进了监狱。但陈新甲仍认为只有议和一途,才能扭转关外局势,于是与大学士谢升相约,再次斗胆向崇祯帝提出。崇祯帝此时的态度已有改变,他只是担心皇太极是否真是打算议和。在谢升的附和下,崇祯帝同意由陈新甲秘密主持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