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提问:
在这里展开说明一下:
不要炒股是因为择时交易对于一般人在能力和精力上几乎不可能,除非是专业操盘手,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技术分析”。
专业操盘手夸张到什么程度,他可能需要凌晨起床,看看川普现场直播,然后马上进行操盘,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影响市场,而这种人就是导致市场快速大涨大跌的人。
他们要时刻关注全球的新闻、政策的变化、最新的经济数据、或者疫情的发展。
不要买个股是因为分析一家公司极其复杂,例如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层、公司的盈利模式、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该公司的市场估值。
在券商做这类分析师基本是最顶尖的名校人才,换句话说,智商要极高,快速学习能力很强,还需要现场调研,去和管理层进行沟通,得到一手信息,就算这么聪明的人,其实也只能深入研究1-2个行业而已,也就是“基本面分析”。
操盘手和分析师是一个像医生律师的职业,而且是强度和难度很高的专业,很多都是要996,一般人有自己的工作,比较难兼顾。
知友@王大海有一个图总结得很好:
股市上10个有7个亏,2个平,1个赚,原因就是很多人明明是体验玩家,却在做着专业玩家的事情,不亏就奇怪了。
这也是巴菲特说的能力圈,在能力范围内做事,能够意识到自己水平在哪里。
而且最重要的是,就连这些专业训练过的人,成绩也不怎么好,80%的基金经理跑不赢沪深300指数,因为这个不是会了就一定能做好的,有50%是科学,有50%是艺术成分,可能涉及到你的天赋、性格、情商等。
不过,他们有时候跑不赢也是因为想要短期逐利,忍受不了像定投指数那样长达几年的亏损,因为他们要给客户交代。
并且有些经理也不那么在乎盈亏,因为他们主要赚的就是客户的管理费和手续费,所以挑选主动基金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你很难找到像巴菲特愿意把自己99%的资产都投入进去的基金经理,愿意生死和客户一起承担。
当然,有决心的话想要挑选个股也是可以的,但起码要有会计、投资、金融等基本常识,按照巴菲特的说法,一个人每天能抽出2-3小时进行研究,那他的确是可以考虑挑选个股来提升收益率。
巴菲特这个说法我觉得还是有前提的,因为你2-3小时是研究的事情,这就是默认你有财务分析的能力。
而普通人也许要先花个几年学财务分析,接着每天抽空出来进行研究,所以在挑选个股之前,你又要先付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这就是成本比较高的事情了,到头来,其实也比指数提升1-5%的收益,已经是了不起了。
有时候嘛,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比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重要。
有读者说了一种情况,是可以考虑挑选个股的,就是买龙头公司,这个方法我也觉得可以,所以之前也写过这篇:说真的,我觉得投资股票风险挺小的。
但是,同样还是有前提的,你买龙头必须要5家以上,来分散风险,并且要在低估或合理的价格买入,不要等到市场大牛才买龙头公司,这样再好的公司也会被套住。
为什么要5家以上龙头公司呢?也就是每家公司不能超过20%的仓位。
因为就算是龙头也照样会有黑天鹅的风险出现,只是概率比较少,例如去年的康美药业就出事了,如果你只买了这一只龙头了,那就亏大了。
而如果你有5只以上的龙头公司,一家公司出事以后,股价下跌一半,也就对你的仓位影响10%而已。
当然,我还是最支持买指数,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刚好5只龙头里面,有一只疯狂下跌的康美药业,那你当时到底是选择持有、减仓、还是加仓呢?
你很难做选择,除非你有分析个股的能力,你才能做出判断,很多人甚至容易冲动,例如看到这只股票下跌一半了,他还把其他仓位卖了,那继续加仓,试图拉低平均成本价格,结果越亏越多。
但买指数就不一样了,一旦大跌,我就非常有自信地开始捡便宜,买个股的逻辑是相信公司会更好,买指数的逻辑是相信中国会更好,中国整体发展向好的概率,一定要好于某一家公司的。
所以,按照上面那幅图,购买龙头公司或主流股票就属于“休闲玩家”,但已经要比“体验玩家”具备更多的技能,例如基本的商业常识、财务常识、逻辑分析、系统管理和心态管理。
总之,在投资之前,先分清自己到底是什么玩家,在能力圈范围内做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