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原来是名不见经转的民间投资机构,近年来,由于其专门投资盘子大,利润薄,价位低的股票,而且大多为长期持股,颇有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从而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投机日炽的中国股市自树一帜。
与一般羚羊挂角,惊鸿一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机构投机者不同,哈里实业或哈里投资的名字总是反复出现在符合巴菲特投资条件的那些股票的10大股东名册中,而且这两个名字通常是同时出现的。
截至2000年中期,在10大股东中出现过哈里名字的上市公司共有13家,分别是深宝安(相关,行情),江铃汽车(相关,行情),扬子石化(相关,行情),邯郸钢铁(相关,行情),齐鲁石化(相关,行情),太极实业(相关,行情),珠江实业(相关,行情),松辽汽车(相关,行情),浦东不锈(相关,行情),仪征化纤(相关,行情),东方电机(相关,行情),中国嘉陵(相关,行情),山东农药。
按1999年末哈里出现在前10大股东名册的实际持有股票的市值计算,哈里的这部分股票市值约1.8亿元,当年获利离场的资金约0.8亿元。由此推算,哈里自身拥有的总资本不过3个多亿,总体实力不是很强。那么,哈里是如何投资取胜的呢?具体地说,哈里的投资艺术可以归结为四句话,叫做∶“人弃我取,低位买入,长期持有,价值取胜。”
一.人弃我取流通股为2.3384亿股,其中流通盘最大的深宝安达5.7952亿股,邯郸钢铁4.9亿股,扬子石化,齐鲁石化都是3.5亿股,仅松辽汽车,东方电机,山东农药3家流通股在1亿股以内.二是利润薄.这些股票大都属于三线股,而按2000年中期的数据,每股收益才0.0182元.三是股性差.国企股又是大盘股的股性历来较差,一向不为中小规模的机构投资者喜爱.可是哈里这几年染指的股票偏偏大多是他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国企大盘绩差股,这主要并不表示哈里的反潮流勇气,而是一种投资理念的体现.
从哈里选股的对象及相应的时机来看,其比较注重个股基本面.大体上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对政策导向相当注意.所选股票大致上同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保持一致,其中邯郸钢铁被树为国企改革的标兵,而中国嘉陵则是国有股减持试点.其二,对资产重组密切关注.太极实业是1998年5家进行大规模资产置换并增发新股的试点之一,而浦东不锈,松辽汽车在其介入时都有一些重组题材.其三,对企业潜在效益尤为重视.哈里买入江铃汽车时,正当该公司中外合资的全顺车投产,不排除其当时对于此项投资寄予了较大的期望.
二.低位买入
哈里忠实地秉承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十分注意股票的买入价位,总是在股价尽可能低的时候买入.尤其是当哈里买入之时,那些股票并不是所谓热门股,其股价所处价位是不是底部并无十分明显的对照目标,比较难以判断.对于此类长期处于低位的的冷门股,由于无法测知其启动的时机,投资者一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而哈里却在风起于青苹之末时,察微知著,大胆介入,因而所买入的价位相对较低,平均为5.44元,其中最低的3只仅3元多,4元多的也有3只;而到可以卖出时的最高价位,平均为10.30元,其中最高达19.90元.假如都在最低价买入,最高价卖出,获利可达近90%,相当于翻了一倍.以哈里所持股票原有的素质和以往的市场表现而论,实属难能可贵.哈里的股票大多可能是价位最低时所买.
三.长期持有
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核心,就是在最低价格时买进股票,然后就耐心等待.许多人对巴菲特说的前半句话多不还能听得进,而对于后半句话则往往似懂非懂,将信将疑.哈里不是这样,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巴菲特的忠实信徒.在哈里进入前10大股东的这13只股票中,除4只外,大多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江铃汽车,珠江实业,中国嘉陵3只股票从1997年上半年买进,至今仍未退出.其中对江铃汽车,不但未出货,反而还有所加仓.在1997年哈里刚介入时,江铃汽车股价最低为5.99元,这几年,股价分别在7.94-4.37,6.88-3.98,7.80-4.01之间震荡,如果哈里每次都是越低越买,至8月26日该公司发表2000年中报时,股价已回升到7.39元.按此价计算,哈里可以说赚了个盆满钵满.看来,在战略投资方面,哈里堪为机构投资者的楷模.
四.价值取胜
值得注意的是,哈里买进股票以后,除了加仓之外,不到退出的时候,很少会主动卖出.1998年中期哈里投资和哈里实业分别持有仪征化纤197.7万股和147.7万股,到年底仍是此数.第二年中期分别增至295.2万股和278.5万股,前者一直到今年中期都未变,后者在1999提末也没变,而到今年中期才从10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由此可见,哈里并不像那些穷凶极恶的庄家一样靠不停的上下震荡来清洗筹码,拉大价差,扩展所持股票的利润空间.哈里的投资诀窍就在于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耐心持有.
巴菲特指出:"我们的投资原理就是别指望做大生意.如果价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获利颇丰".
这些话,充分反映了巴菲特对价值投资的热情,他自己也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一旦买下某家公司的股票,他就不愿再易手.从哈里的投资行为中,不难看到巴菲特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