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吴晗告密之后的因果报应
春秋愚林 2022-07-09 10:53 发表于山东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
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福州。
清华大学教授 ,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
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杰出女性。
林徽因曾怒斥吴晗:必将身败名裂!
吴晗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
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会议的号召赴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领,
1968年被投入监狱直至逝世。
吴晗1909—1969.10.17
前半生,矜矜业业于书堆,讲道著书,广为尊敬,是学术圈励志的典范;而后,学优则仕,华衮衣身,奉命文学,不仅身败名裂,全家惨死,还留下了一个欺师、灭祖、媚权、篡史的恶名。如锥泣血,何其惨痛,又何等不堪,不忍言矣。
如果人生是一部书,吴晗的前后半本,轻重明暗,往复进退,分裂的如有双重人格。更为滑稽的,当劫簸过后,多少过失、多少丑行都被原谅,唯有吴晗,并没多少人认为他是“受难”,会去同情他。
一
机会留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吴晗在小学任教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学业的追求,他刻苦读书,考上了杭州之江大学。杭州之江大学停办后,他孤身前往上海,在中国公学读书,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贵人——胡适。
当时中国公学的校长正是胡适,他十分喜欢这位精通历史的学生。吴晗也经常通过写信向胡适请教问题,两人等于确定了师徒关系。后来胡适到北大担任文学院的院长,吴晗也跟随老师一起北上,准备报考北京大学。
然而考试成绩让吴晗和胡适吃了一惊,在文史、英语、数学三门必考科目中,吴晗前两门满分,数学却挂了零。按照北大的规定,一科得零分将不被录取。胡适虽然是文学院的院长,也不能破了规矩,于是让吴晗到清华试试。清华大学校长看到吴晗的成绩后,对他进行破格录取。
吴晗本来是非常有希望成为大学者的,他既有天赋,又肯用功,并且他在学术成长的关键时期,有幸得到第一流学者的帮助和指导: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等。特别是胡适,如果没有胡适以自己的声望之尊,向校长翁文灏和教务长张子高力保,吴晗大概是没有机会进入清华深造的,他的人生之路将会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当然,胡适也不是老好人,他看准了吴晗确实是一块可造之材。以后的事实证明,吴晗没有辜负胡适的厚望,即使在清华那样藏龙卧虎的地方,他也能迅速脱颖而出。1934年,吴晗刚一毕业,傅斯年就向这个年轻人伸出橄榄枝,希望他到自己领导的中研院史语所工作。在历史学界,傅斯年臧否人物的眼界之高是有名的,他能向吴晗示好,说明吴晗的学历在当时主流学术圈是受到认可的。
尽管吴晗还是选择了留校任教,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清华大学是中国当时学术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学府,这意味着学术等级制度壁垒森严,要想出人头地,不仅学问要做的好,也要看教育背景(跟今天大学选聘人才看“出身”是一回事)。吴晗不仅没有留洋的背景,当年连清华也是以工读生名义考进去的,在这所最“洋气”的学校里,吴晗的职业生涯,走得并不顺利。
所以几年以后,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也是考虑到以吴晗这样的资历,在清华大学想做教授是不大容易的,才把他聘到云大做教授。
这种经历,对吴晗来说当然是一种磨砺,但是也造成他人格上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尊心特别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要面子”。抗战时期,吴晗一度被请到西南联大去上课,主要原因是钱穆先生离校,教“中国通史”的教员人手不够,所以请他来“客串”。“中国通史”是公共必修课,上课的人很多,据说有一学年,第一次考试,吴晗就给全班学生打了不及格。这有点像《水浒传》里讲的,犯人来了先打三百杀威棒,要你尝点苦头,知道重视这门课,重视这个老师。不过必须是权威教授才可以耍这个派头,像周培源先生的物理学必修课,就给学生们吃过这种下马威,学生们也买账。可是吴晗那个时候辈分很低,还是个三十来岁的青年教师,这样做难免让学生觉得妄自尊大。学生派代表跟吴老师理论,首先检讨自己不够用功,继而提出老师的授课方法似乎也可以改进。吴晗竟然一怒之下宣布罢教,在校园里引发一场风波。
这个故事是当时西南联大的学生何兆武说的,在他的回忆录里,无论上课还是为人,对吴晗的评价都不高。其实吴晗这么做,也很好理解,就是太过强烈的自尊心在作祟,作为一位兼课的教师,本来就没有可资炫耀的教育背景,面对一群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学生,他当然希望尽快地树立权威,获得认可。只是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
胡适
二
30年代初,胡适主张“科学救国”,反对青年学生到街上去散发传单,喊打倒之类的举动。九•一八事变后四个月,即1932年1月30日,吴晗给恩师胡适写了一封信,这是在他们往来十几封信中唯一谈政治的。信一开头就说:“有一疑难问题,数月来亘亘于胸,未能解决,盼望先生指示一条出路!”他写道:“学生离开书桌去发传单,喊打倒是无聊的,那么,学生应否作个别行动,为自己争人格,为国家争光荣?”胡适指示吴晗的,当然也是“读书救国”这样一条道路。
不过,吴晗对胡适的主张并不完全赞同,他把“读书救国”看成空口说救国而已。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吴晗对胡适的治学之道由衷地接受,但对胡适不让学生参加政治活动,吴晗就不以为然了。
1937年,吴晗赴昆明云南大学任教,1940年到西南联大任教。此时,赏识他的前辈学人星散各地,生活中的朋友也漂泊四方。
在西南联大,具有留学背景的教授占了多数,这些留洋的教授通过各种纽带走到一起,形成一个个圈子,相互扶持。而吴晗无论是知识结构、价值观念还是生活趣味上,与那些教授都是隔膜的。身处其中,他感到孤独和压抑,加之生活窘迫、对国家前途又感到迷茫和忧虑,他开始走进昆明的统战网络,他妻子袁震是穿针引线之人。在与共产党人和民盟教授的交往中,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1943年,吴晗加入了民盟,加入民盟后的吴晗,迅速融入角色,成为中共和自由知识分子中间的“桥梁”,团结了一大批著名教授,如钱端升、张奚若、向达、费青等人,“争取他们参加签名,作公开讲演,送给他们书报刊物”。在这种社会交往、互动中,吴晗对社会、国家命运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日益远离了胡适提倡的学术救国、教育救国道路,从书斋里的学者转变为一个街头的革命斗士。
1946年8月,吴晗回到阔别九年的北平,任教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此时,胡适已从美回国,准备就任北大校长。师生二人分别近十年,已经物是人非,政治上的分歧让二人未能再续师生情缘。从此,吴晗再也没出过一本像样的史学著作。
政权更替前夕,吴晗身为清华教授,已经准备出任高官。他派人游说胡适,动员他留在大陆。胡适断然拒绝,斩钉截铁地告诉吴晗三句话,即著名的自由面包论;并让来人转告吴晗“慎思明辨,好自为之”。
至此,师生情缘彻底断绝。进入50年代,大陆掀起批判胡适运动,吴晗积极投入,批判自己的恩师胡适,说“胡适做过我的老师,没给过我什么,我之有些知识,主要是靠自学”。
人一旦无视情感,会变得非常可怕。
钱钟书
三
有一则流传广远的学林掌故说,1990年代前后,某次学术圈大佬们聚会,座间有人谈起吴晗全家的惨事。一向不问世事、沉默自卫的钱锺书,忽然对着邻桌的费孝通大声说:“你记得吗?吴晗在1957年时整起别人来,不也一样无情得很吗?”底下唏嘘一片。
49以后, 吴晗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为了仕途坦荡,他整过很多人。
1957年整风反右时,吴晗是个不折不扣的反右英雄。
他在全国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我愤恨,我控诉》的长篇发言,声色俱厉地讨伐章罗联盟。吴晗把1948年秋秘藏下来的,罗隆基让他转交在港民盟领导人的密信交给了党领导。信中,罗隆基要求香港民盟坚持民盟自主,不接受中共的领导。这一揭发给罗以最沉重的打击,并最终导致罗隆基划为右派,淡出政坛,历尽磨难。
同时,吴晗还揭发章伯钧:“1951年五一节,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我说,只要我们两人合作,事情就好办,我置之不理。”作为民盟中央领导的章伯钧,对作为民盟北京市领导的吴晗说这话,应该是指民盟中央与民盟北京市委的关系问题。当时两者的关系有龃龉,章伯钧的话含有和解之意,与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并没有联系。吴晗却诬蔑构陷,落井下石,给予前好友以最沉重的打击。最终,罗隆基死于1965年,章伯钧死于1969年。
老友沈从文落难, 在博物馆扫地,见到吴晗,想与其握手,吴视而不见,直接走开。
郑振铎
四
力主拆老北京城墙。他是著名的急先锋,出手快准狠。章罗等问题上,他能够为了自己的前程,专门翻出过去收藏的老友私信,加以构陷污蔑,给这些前好友们以最沉重的打击;跟康先生一样,他经常利用其职权,“召唤”那些文物收藏家,强行从他们手中廉价“收购”珍贵文物。种种落井下石、背信弃义、巧取豪夺的举动,真的太多了。
更别说,像力主挖皇陵、强拆北京城墙、为映射史学不惜篡史等等行为,那更是让后人一想起,就感愤愤不已的了。陈从周就回忆说,当年的林徽因,已是病重中,实在气不过,某次会议,饭桌上就直接指着手痛骂过他。
只是,可哀复可怜的是,吴晗后来下场都这般惨绝人寰了,因为人之不堪,人称“毫无道德底线”,当时代风卷残云过后,还是没人会去同情他,也没几个当事人,真心愿意为他说几句公道话。
当时,林徽因态度很鲜明,坚决反对拆除文物,她说“保护文物和新建筑是统一的。北京的九个城门是对称的,如一旦破坏,便不是本来的基础了”。
梁思成说:城门和牌楼、牌坊构成了北京城古老街道的独特景观,这类似于西方都市街道中雕塑、凯旋门和方尖碑等,可以用建设交通环岛等方式合理规划,加以保留。
梁思成与林徽因
吴晗拍案而起,怒斥梁、林观点:“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梁思成据理力辩,吴晗便说:“你想把新中国的首都变成封建主义的纪念馆!”
国务院的工作人员回忆,在会上,梁思成被数次气哭。最后,毛泽东的一句话给争论定了性:“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拆与不拆,已不是单纯的建筑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在这场博弈中,梁思成林徽因注定只能是失败者。
后来,在文化部举办的欧美同学会上,林徽因和梁思成再次和吴晗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林徽因大声谴责,说他“必将身败名裂”。当时她肺病已重,声音沙哑低沉,但神情与胆魄都让吴晗无以应对。在权力面前,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不能力挽狂澜,但在精神道德层面,却使吴晗的猥琐龌龊彰显无遗。
1954年1月起,北京开始大规模拆除牌楼。内城原有的9座城门,只余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外城原有的7座城门,无一遗存。1969年,内城城墙也被尽数拆除。
战乱没有毁灭的京城古建筑,却在吴晗的运作下灰飞烟灭。
病重中的林徽因绝望地追问:“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在抑郁的情绪中,林徽因开始拒绝吃药。1955年4月,她因肺病去世,年仅51岁。
五
无法知道是不是因果报应,吴晗响应号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而创作的《海瑞罢官》,竟然演变出中国历史上最为骇人的十年浩劫。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尖锐指出,《海瑞罢官》是一株大毒草。
毛泽东更一针见血指出:《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1966年3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明确表态:“吴晗和翦伯赞等人是共产党员,也反共,实际上是国民党。”不久,毛泽东又在上海说,吴晗发表那么多反动文章,中宣部居然不管不问。
1968年3月,吴晗被公安部逮捕。1969年10月11日,受尽折磨的吴晗在关押中死亡。死前头发被拔光,死后骨灰下落不明。
妻子袁震,这个引领吴晗弃学从政的女人,文革中也被关进了劳改队,比吴晗早半年被迫害致死。袁震临终前,对看管人员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想喝碗粥,二是想看吴晗一眼,均不被理睬。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可从吴晗后半生的荒唐行事来看,他历史学家的头衔真是徒有虚名。
云南一女子驾车坠河,在河水中漂流几公里,警方:女子不幸身亡!
2022-05-24
多花1.45万亿?核酸常态化是将疫情变得可控制,大局来看值得实行
2022-05-17
全市停工停运!国内又一城出现疫情,6天新增感染者400例,当心
2022-05-17
2022-05-17
2022-05-17
股票分成,股票代操盘,炒股合作 炒股合作
吴老师QQ:2080053532
QQ:2654704327 QQ:2080053532
QQ:3532015225
推荐股票合作投资股票合作专业炒股黑马牛股长期合作
吴老师QQ:2080053532
QQ:2654704327 QQ:2080053532
QQ:3532015225
股票合作,炒股合作,股票合作分成,股市预测及股票推荐
吴老师QQ:2080053532
QQ:2654704327 QQ:2080053532
QQ:3532015225
股票合作,推荐股票合作分成,证券投资,证券投资咨询
吴老师QQ:2080053532
QQ:2654704327 QQ:2080053532
QQ:35320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