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先通电。这一点,在新疆喀什地区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保障地区发展的可靠供电,国网喀什供电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国企“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立足地区实际情况,科学谋划电网发展,一座座翻山越岭的铁塔把稳定的电能送入了大同乡。大网电通了,意味着致富路有了。
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也是校之所育。在我国绘制的这张电力布局蓝图上,其脉络所处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离不来一所高校的赋能。在构建电力基建的历程中,它响应国家经济建设号召,致力于电力工业人才培养。它,就是华北电力大学。自创建之日起,便承担着为国育才的重任,筚路蓝缕、开拓进取,以昂扬之姿,抒写华电故事。
以电之名建新校,甲子荣光数风流
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中国共产党修建了第一座水电站——沕沕水水电站,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时间流转,历经“一五”计划快速发展,新型火电厂、水电厂层出不穷,但高端人才和技术成为当时亟需解决的重点。
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建名校。1958年,水利电力部成立。也在这一年,北京电力学院在千呼万唤中以闪亮姿态登场,这便是华北电力大学的前身。创建初期,该校便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电力行业优异人才的重任。事实也确实如此,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奇逊院士,便是从这里走出的。
历经一甲子峥嵘岁月,如今的华北电力大学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占据能源电力科技的“半壁江山”,并凭借其硬核的实力斩获“电力黄埔”的美誉,巍然屹立于高校之林。
电力巨头齐相聚,共助华电写新章
在华电春华秋实的发展过程中,“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成立。发展至今,它已成为一所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高校。行业龙头齐齐相聚于此,为该校注入源源不断地发展动力。
该校理事会是促进能源电力行业、企业与学校加强联系、双向参与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实现产教融合、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学校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等方面积极发挥着咨询与指导作用。学校每年约有60%的科研经费来自大学理事会单位等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多管齐下强师资,硬核实力育机制
高校发展,人才先行。华电坚持“人才强校”的办学方针,资源统筹,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打造了一批以院士领衔,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汇聚的国内知名、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