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 股全面下跌,沪指跌-1.54%,呈现弱势震荡特征。市场结构上,本周大小盘齐跌,上证50 下跌1.47%,沪深300 指数下跌2.04%,中证1000 指数下跌2.91%,大盘相对占优中小盘。客观而言,当前中小盘超额收益有所回吐,中证1000 指数/沪深300 指数相对下滑已持续约11个交易日。我们维持此前反复强调的观点:大盘价值超跌反弹,但不改高成长中小盘中期占优格局。
对于当前大小齐跌的局面,背后再次透露出“国内疫情反复+人民币贬值(美联储加息)”内外部负面因素交织组合,让人不由联想起今年3-4 月A 股市场的环境。从交易逻辑上看,本轮行情的演变与今年上半年(主要是3-4 月)有何异同,类似的大跌会重演吗?内外部因素,谁是主要矛盾?
对于当“国内疫情反复+人民币贬值(美联储加息)”内外部负面因素交织,与今年3-4 月形似而神不似。相较于今年3-4 月,当前内部因素最大的区别是分子端较难出现明显向下的力量击穿对于分母端的支撑;当前外部因素最大的区别是当前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对于鹰派加息的硬着陆的忧虑,或者后期降息的预期))明显高于3-4 月。我们的评估是,市场会偏弱势震荡状态,我们倾向于不会出现类似3-4 月大跌的场景。风格层面,虽然政策面对于“需求端牵引”是积极务实的,但尚不足以扭转流动性逻辑,我们维持震荡市判断,大盘价值或有超跌反弹,但高成长中小盘中期占优格局难言结束。高成长中小盘何时结束?我们认为产业逻辑的信号最为准确:当产品最终形态被定义,价格屠夫出现,新品无法提价,此时产业浪潮进入中后期,大量中小企业出清。超配行业:汽车(汽车零部件,例如电控电机)、电力电网(新能源相关配套建设的绿电产业链)、光伏、食饮、军工、黄金、自主可控、医药、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