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点干货,是一位基金经理写的关于对技术分析的理解。
证券投资的领域里也有占星术,那就是技术分析。
大学里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教课书里说: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经历了很多阶段,最终价值投资、基本面分析逐渐成为了主流,而技术分析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的,成为了投资领域的占星术。我们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也一直是这样被教育的。但是,干了这行很多年之后,我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会事儿。即使到了今天,老外搞技术分析的人也很多,就连高盛这样的顶级投行都有专门的技术分析师,人家可是正儿八经出报告的!而国内正规机构由于长期教育的洗脑,都羞于提及技术分析,明明是看图推的股票,非要找点基本面的理由来粉饰报告,这也阻碍了对这些方法的普及和教育。
对于技术分析,我并不是专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请精通各种雕虫小技的季叔叔给你系统的讲讲,我就说说自己的粗浅认识吧。技术分析的要素包括:价格、时间、成交量。其中价格和时间构成了股价走势的二维时空,而成交量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价格的一种投影。不同技术分析方法的出发点都从这三个要素开始。我们就先来看看价格这个要素。
从价格出发,最简单的技术分析就是均线系统。当股价持续上涨时,最新的价格肯定是高于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价格的。所以可以把股价高于某均线定义为上升趋势,低于某均线定义为下降趋势。按照经验总结,有人把30日均线定义为牛熊线,股价涨过30日线就买入,跌破30日线就卖出,从回溯统计来看也能获得很好的回报。但是,这种策略在振荡市中会频繁转向,反复打脸,而且不同性质的股票也呈现不同的经验特征。
比如,股价弹性较大的小盘股就不那么适合30天的经验,因为它股价变得太快,有时候会远远甩开30天线,再等它回过头来反向突破才操作的话,基本上就坐过山车了。所以就需要更敏感的扑捉信号——缩短均线的天数。但过于敏感又会导致转向次数明显增加,最终难以覆盖交易成本。为了克服这些困局,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均线,形成系统,一般常用的包括5、10、20、30、60、120、240日线。时间越短的均线越敏感,当短期线突破长期线时就叫做金叉,和前面说的股价突破均线是一个道理,都表示趋势向上。
均线系统除了用于判断趋势外,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判断支撑位和压力位。均线其实就是过去多少天的平均交易成本,当股价回落触碰均线时,表示大家基本都没赚钱,获利了结的动力减弱,因此更有可能在这里止跌反转。一般牛股在上涨过程中都是回调不破5、10日均线的,而120日线和240日线又叫做半年线和年线,反映的是半年和一年时间内的平均成本,因此是长期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