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办信用卡还是贷款买房、贷款买车,相关金融机构都会让借款人提供一份材料——个人征信报告,而个人信用报告是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记录的客户与银行之间发生的信贷交易的历史信息,是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
据了解,个人信用报告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概要、信贷交易明细、公共信息明细和查询记录共五部分。其中,可能被列入个人征信报告的行为主要集中在信贷交易明细、公共信息明细和查询记录这三部分。
那么,信贷交易明细是什么意思呢?业内人士介绍,就是信用卡透支金额没有及时或足额还上,逾期产生记录会体现在个人信用报告上。而且,还有种逾期情况经常会被消费者忽略,就是办理信用卡后没有使用,产生年费导致逾期同样也会影响个人征信。
又一个问题来了,公共信息明细怎么会影响个人信用报告呢?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显示:公共记录包含客户最近5年内的欠税记录、法院民事判决记录、强制执行记录、行政处罚记录、电信欠费记录等。
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重点领域和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而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批示范试点城市的青岛,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拒绝、逃避、阻挠兵役,违法建设、占路经营、违规排水、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报告。
小编提醒,多次查询信用报告也会影响个人征信,因为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侧面表明客户潜在负债压力较大,客户潜在风险较高。
但是,各家银行对于查询征信的频次要求并不一致。调查中,多家银行均以内部风控规则,不能公开为由拒绝透露。有业内人士表示,1个月不要超过5次,2个月不要超过10次。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申请网贷时,也非常关心网贷平台上不上征信这个问题。
目前,大多数的网贷平台没有接入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相关信息不会显示在个人信用报告上,可是,像蚂蚁借呗、捷信消费、招联金融等平台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这意味着如果在这些平台上逾期还款将在个人信用报告上有所体现,从而影响到个人征信。
最后,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征信不良记录的影响。
总的来说,“征信记录”可以视为个人“经济身份证”,既可以影响个人借贷的审批和利率,还会影响到日常生活,比如越来越多的服务跟征信记录挂钩,个人信用越好,享受到的服务就越便捷。
这里的征信报告“不良信息”指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对信息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以及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展示5年,即逾期记录将在还清之日起展示5年,5年后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将不再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