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当初不以为然,现在发现真有道理。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从房贷、车贷到信用卡支付,再到网购打白条,各种网络消费贷款不断涌现。数据显示,背负着现金贷的人群中,高达95%的负债者在两个以上的借贷平台上有借贷记录。“拆东墙补西墙”是唯一的办法,“上岸”简直成了遥不可及的传说。许多消费贷款产品,在你大肆买买买的背后,竟然藏了许多陷阱,一不小心,你的钱包就会受损。
疫情之下的特殊时期,通过消费金融之力稳消费更值得期待,但一般经济衰退会加剧金融机构的慎贷情绪,疫情之下,逾期率上升,金融机构担心资产质量恶化,主动降规模、提门槛;借款人对未来悲观,借贷需求下降。
消费的重要性,源于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终点。市场经济中,生产的东西卖得出去,是一切企业存在的前提。消费低迷,会逆向传导至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各行各业都会受损,业绩下滑,失业增加,再次加剧消费低迷,形成恶性循环。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与抗疫工作同样重要的就是稳经济、稳就业,鉴于多数国家都是消费驱动型经济体,稳经济、稳就业的关键是稳消费。
从各国救市政策看,在央行降息放水拯救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同时,各国财政部门相继出台“直升机撒钱”政策,直接向中低收入群体发钱,以确保消费不滑坡。
直接给钱简单有效,但毕竟会加重财政负担;相比之下,发挥市场力量,借消费金融之力促消费,更值得期待。
疫情之后,多地政府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大礼包,但很多市场调研显示,企业最关心的还是订单和销售。没有销售,税费减免是无本之木,贷款优惠也很难落地——银行没有胆量给营收下滑的企业发放贷款。同时,疫情的国际蔓延,让大量的外贸型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出口转内销,同样需要借助消费的力量。
稳消费的重中之重是稳就业,但仅仅稳就业还不够。稳就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就业关系到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和消费倾向,但从收入角度看,短期之内,消费贷款的影响并不亚于薪资收入——消费贷款既是一种可供消费的“收入”来源,更直接关系到很多高负债群体的现金流。
种种因素下,若不进行积极干预,消费贷款会倾向于快速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