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5日电 题:为“一带一路”提供高水平开放平台、高能级服务支撑——专访上海市副市长华源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李海伟、桑彤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超过300亿美元,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800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十年来,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卓著。
上海市副市长华源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上海始终遵循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统一部署,围绕标志性工程和重大战略平台精雕细琢,全力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上海力量”。
推动国际经贸投资“双向奔赴”
在巴基斯坦,上海电气运营的塔尔煤田煤电一体化项目保障当地4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上港集团投资建设的以色列海法新港码头一期项目是当地60年来建成的首个新码头;上海企业建设的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超6.7万个……
经贸投资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上海积极推动国际经贸投资“双向奔赴”和“共商共建共享”,从2013年到2023年6月,上海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投资336.73亿美元,累计承包工程合同额811.25亿美元。
“上海把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内容,立足城市功能优势,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首创性、示范性成果。”华源说。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922家和544家。落实经贸合作协议,上海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来沪投资。
华源介绍,在深化经贸投资合作中,上海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设立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开发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丝路e启行”小程序,推动政府、企业、涉企服务资源三方联动等。
“软硬联通”铺就合作之路
随着中国期货市场逐步扩大开放,一批“上海价格”走向海外,见证上海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水平互联互通。
统计显示,2022年,位于上海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新增59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与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有超过千家境外机构主体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和“债券通”渠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中包括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阿联酋和菲律宾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163家境外机构主体,持债规模近万亿元。
“上海以金融为重点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能级服务支撑。”华源说,上海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基准价格在“一带一路”金融市场使用,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