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22 年初相比,中欧化工品价差增长TOP5:PA66(注塑)、环己烷、丙烯酸、己内酰胺、混二甲苯。与2019 年同期相比,中欧化工品价差增长TOP5:环氧树脂(固)、己内酰胺、PA6(注塑)、己二酸、丁二酸。
中国企业凭借规模化制造、产业链协同和工程优化的能力,在绝大多数化工品上对比海外都存在成本优势,这一点已经成为投资者的共识。然而近年来,通胀趋势之下,国内通胀控制得当,以煤炭代表的原材料成本相比海外油气成本优势凸显,能源、资源成本大幅度分化下的国内外化工品事实上发生了成本曲线的重构。我们跟踪了2019 年以来中国、欧洲和美国的主要化工品价格,发现海内外价差在显著拉大,尤其是2022 年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化工品和国内化工品价差进一步拉大,以己二酸、烧碱、醋酸为代表的化工品欧洲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国内的两倍以上。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国内化工品的出口套利空间。从月度进出口数据来看,确实呈现出了进口依赖度减少和出口量增加的趋势,这也是我们对于下半年化工品盈利不悲观的重要原因。然而,不得不考虑高企的价格对海外需求的影响,虽然数据同比依然高增长,但是衰退的影响带来7 月和8 月出口的环比下行。
化工品海内外价差拉大的本质是能源套利,是我们团队此前推荐的“电价套利”和“煤油气套利”的反馈。我们自此开始将高频跟踪海外价差变化以及进出口变化。建议关注国内外价差较大的化工品:PA66、PA6、烧碱、PVC、醋酸、TDI、己二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