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讨论培养基行业的投资逻辑。
受益于国产蛋白/抗体爆发式商业化,预计蛋白/抗体培养基市场在未来保持中高速增长。
蛋白/抗体药物研发生产是培养基的重要应用方向,伴随国产蛋白/抗体密集获批上市及上市后放量,蛋白/抗体培养基市场将在未来保持中高速增长。我们根据Citeline 数据库、Wind 医药库、医药魔方公众号等公开资料源及草根调研,初步推算国内蛋白/抗体培养基市场在2022-2025 年的规模分别为12.5、17.4、23.8、32.6 亿元,在2023/2024/2025 年同比增长率达38.8%/36.9%/36.8%,具体测算底稿可联系太平洋医药组。
国内高端培养基市场国产份额在过去稳步提升,增强国产培养基的品牌力,更加匹配蛋白/抗体药物对培养基的要求。
蛋白/抗体的研发生产往往选择高端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相对含血清培养基具有更高的研发与生产壁垒。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国内无血清培养基市场中国产比例由2017 年的6.7%稳步提升至2021 年的29.6%,反映本土培养基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断获得行业认可,预计未来国内生物药生产企业将在更多的蛋白/抗体药项目中将国产培养基纳入选择范围内。
培养基是生物药降本主要抓手:国产培养基具有价格优势,且部分优秀企业可在本土项目中实现优于进口品牌的表达量。
国产蛋白/抗体正面临来自政策端的降价压力,使用国产优质培养基能从单价和产物表达量两个方面影响生物药的单位成本。单价方面:培养基(若使用进口品牌)在生物制药成本中占比30%,对生物药成本影响显著,而国产品牌的成本可达进口品牌的1/2,能在显著更低的水平定价。表达量方面:本土企业相对海外企业而言,在培养基定制的便捷性、产品迭代的积极性上占优,因此奥浦迈等本土品牌的培养基已在部分客户项目中实现了远超于进口品牌的表达量,提升了生产效率,由此摊薄了每单位药物的培养基成本、反应袋成本、设备折旧成本、人工成本等。此外,主要本土培养基企业能利用其他业务进一步帮客户降低成本,与培养基销售形成协同,如奥浦迈、澳斯康能够提供细胞培养工艺开发等CDMO服务,从而与培养基配合进一步提高表达量,东富龙、多宁生物能够提供对标进口品质的生物药生产设备和耗材,全面节约药企的采购成本。目前本土优秀培养基企业已就蛋白/抗体与国内多个重要药企达成合作,反映国产品牌培养基已在部分项目中实现媲美进口培养基的表达量,共促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