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民国时期,中医的主角是上海名医丁甘仁,这件事情也详细的记录在了《丁甘仁传》这本书里。

《丁甘仁传》
起因是这样的,1907年,当时外国人在上海开了一家广慈医院(现在瑞金医院的前身),开业典礼的时候,上海名医丁甘仁先生作为嘉宾应邀出席。当时还有不少政商以及西医人士参加。开业典礼肯定会有酒会的,在饭桌上,丁甘仁和一位美租界西医馆的洋大夫约翰紧挨着,在互相介绍的时候,当知道丁甘仁是中医的时候,约翰不屑一顾,很不礼貌地说道:“中医难道能治病吗?”丁甘仁针锋相对的回应道:“西医是万能的吗?”结果,越聊话越不投机,那个洋医生最后恼羞成怒地嚷道:“丁先生你代表中医,我代表西医,我们就在广慈医院里摆擂治病,你看如何?”丁甘仁不甘示弱:“我悉听尊便!”

中医丁甘仁
一直在场的广慈医院洋任院长,对他们欲“摆擂”争高低也很感兴趣,他说广慈医院愿意提供场地和病人,估计医院刚开业,他也想借这个打擂的事情,扩大一下自己医院的知名度。
因为二位都是内科医生,通过商议,选择病种为伤寒病,当时这位外国医生以为,虽然西医疗效并不确切,但总比中医治疗先进很多,这样治疗下去中医必败无疑,同时可借此打压一下中医,从而为他新开张的广慈医院做广告,一举两得。
院长从住院病人里面取出两份伤寒病历,遮住姓名让二人挑选,丁甘仁与约翰各抽一个病例。按照规则,丁甘仁只能用中药,约翰则用西药,治疗期限为20天,治疗标准为病人恢复健康或朝康复的方向发展,理化数据则以检测结果为凭。
丁甘仁抽取的病人是法租界的洋人史密特,35岁,男性,史密特听说有中医来给他治病,而且是上海的名医,他欣然接受。
丁甘仁认真细致地对史密特作检查,询问了病史和饮食起居,接着行望闻问切,辨虚实寒热,不敢有半点遗漏。他知道这次对擂已不是个人行为,他代表有几千年传统的中医,甚至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必须全力以赴。经过一番诊察,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已在脑海形成。他胸有成竹地对史密特说:“你要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中医是忌口的,按我吩咐去做,保证你不出20天痊愈。”“我会的,希望我们成功!”史密特说。
《丁甘仁传》里的书稿原文
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丁甘仁多年的行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精心配制了五付药并亲自煎熬。史密特吃了他开的药,大有起色,热度渐降,面有红晕,胃口微开。丁甘仁根据病情,又对药方作了调整。他认为史密特的病证,属于寒从内生导致气血凝滞,第二步则可以舒通经络,扶脾祛寒,护阳伐阴,又是五帖汤药。
10天下来,丁甘仁去广慈医院查房,史密特早已立在门口迎候,拉住他的手面带悦色地说:“我们成功啦!谢谢!”丁甘仁见状,万分欢喜。丁甘仁询问了史密特一些情况,又切脉看了舌,史密特说:“丁大夫,我的病好了,不需要吃药了吧?”“从脉象看,寒气已出,但脾虚阳乏,当以扶正祛邪,最后一役直捣黄龙,否则功亏一篑。”丁甘仁信心十足地说。史密特神秘地对丁甘仁耳语道:“约翰大夫的病人,依旧发热不止,病不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