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催收员。他所在的公司有特殊培训,要当着考官的面捉对辱骂才能通过。后来面对欠债者,他就靠一张嘴:拐着弯骂人不带脏字。
直到有一天,有人拿着电话录音找到了他。
他噗通一下就跪了。

催收记
2017年5月,我在借贷平台上借了2000块钱,还款期限1个月。我根本没打算按期还款。
我在等催收员的电话。
1个月后,我接到个陌生电话,号码长度是普通手机号的两倍,数字挤满了屏幕。
我按下通话录音,让同事戴上监听,接通电话。
话筒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嗓音很大:
“韩让,我是借贷平台的,你欠那2000都逾期9天了,怎么样啊?”
我低声下气地说:“求求你了,再宽限两天,我还没发工资。”
“你妈卖了淫,你爸赌了博,还是你吸了毒?老板怎么不发你工资啊?我去帮你要?”
我和同事对视一眼,点点头。
等的就是这句话。

我是某借贷平台员工,主要负责用户调研。
2017年6月,平台的催收投诉翻了一番,打开客户端,能看到上千条留言,全都是同一个意思:高利暴力催收。
催收,是借贷平台业务的基石。我们平台有个用户口号:“手机打借条,到期帮你催到手。”没有催收,相当于支付宝没有支付。
借贷平台主要依靠电话催收,投诉率高,催收机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暴涨的投诉量引起了高层重视。公司副总直接下令,1个月内,必须查明催收部门哪里出了问题。
全公司有500多个催收员,我总不能跑到他们身边挨个听。思来想去,决定以小见大,从个体入手:先和同事演个双簧,故意在借贷app上欠钱不还,等催收员主动找来。
方法很奏效,欠了2000块逾期一周没还后,果真钓到一条“大鱼”。
听完男人的“黄赌毒”三连骂,我决定亮出身份。
“我是平台总部用户研究组的,我老板就是你老板,你敢去要吗?”
那人先是一愣,然后哼了一声,说:“就他妈2000块,你装什么装?”
“是装的还是真的,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10分钟后,我和同事来到催收分公司。
其实,我们去找他并不是为了报复。内行人都懂,如果催收员语言没有一点攻击性,有些老赖一分钱都不会还。我们想查的是,催收业务流程上有没有问题,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不过这家伙催债时,说过“吸了毒、赌了博、嫖了娼”这种话——我一上报,他必然丢掉饭碗。
一进大门,旁边的保安立刻喝问:“你们是哪个部门的?叫人来接!”
同事联系催收部的总监。我们站在门口,被保安像犯人一样看着,半小时后才被领进去。
2层和3层是催收中心,电梯门每次打开,噪音直接冲进了电梯,将我瞬间包围。
催收中心100多个格子间里,催收员戴着黑色耳机,眉头紧皱,手指用力敲击键盘,嘴唇飞速抖动,桌面摆满A4纸,上面是欠债人的资料和催收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