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佬杜月笙,叱咤风云了一生。在去世之时,他干了一件大事。别人借他钱所留下的所有借据,被他一一销毁了。
这样做的原因,不是想给那些欠债的人一个人情,而是他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子女靠着四处讨债生活。
一、严厉的父亲,最重视读书
在杜月笙的一众子女心中,杜月笙的形象无一例外,都是十分严肃的。
虽然家大业大,锦衣玉食,但杜月笙从来不允子女们吃喝玩乐。

他很喜欢聪明有才的孩子,常常说起他原来读不起书的事,以此告诫他们好好念书。
杜美如,是杜月笙的女儿,四太太所生。
在电影《建军大业》上映时,她评价扮演父亲杜月笙的冯小刚时,这样说道:
“样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点不像,我父亲是从不戴墨镜的。”
杜月笙的严父形象,杜家子女个个都深有体会。
有一次,杜美如因为外语考试没考好,被杜月笙打了十鞭子。大儿子杜维藩逃掉考试,被他狠狠打了两个耳光。
子女的学业,杜月笙十分重视。
即使事务繁忙,他也总是要亲自过问每一个孩子的功课,不分男女。
杜美如曾经回忆:“父亲很严厉,我们见他也要预约批准。见了面主要问读书,然后给50块老法币。”
杜月笙是一个奖罚分明的父亲,对孩子教育时十分严厉,但该宠爱时也绝不含糊。
因为良好的家风和管束,杜家的子女没一个堕落的。
他们都受了高等教育,后来定居国外,都没有参与杜月笙原来的事业。在动荡中度过一生的杜月笙眼中,这就是他想要给子女的生活。
二、处置遗产
1951年8月16日,曾经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杜月笙,离开了人世。而此时的他,身上只有11万美元。
如何分配这些遗产,他早已做了打算。
五个太太各自给1万美元,儿子也是如此。还没出阁的女儿各拿6000美元,出阁了的则拿4000美元。
杜月笙的资产,其实远远不仅只有这些。

虽然此前他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光是放出去的债务,就有很多。
但杜月笙没有把这些交给子女们,而是独自销毁了所有借据。
他对子女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杜月笙没有多少文化,虽然家财万贯,但始终是在刀口上讨生活。因此平静安稳的生活,成了他最后的渴求,他也希望子女们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去世之前,杜月笙早已病重的说不出话来。
但据杜美如回忆,“父亲回光返照时,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杜月笙是一个很难准确评价的人,但不可否认,他的目光长远,始终心系祖国。
杜月笙去世后,家里的几房太太除了姚玉兰和孟小冬,其他没有再来往。而杜家也后代也隐退于市,偶尔露面,也是在慈善活动中。

三、浮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