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理财净值化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就开始转型
从过去的非标(底层主要是信托,贷款给房地产企业)转向公开市场
即通常说的债券和股票,以及对应的基金
银行习惯了躺着赚钱,自己不太具备在公开市场买卖股票的能力
所以理财资金大多是通过买基金来实现间接的股票投资
那么怎么配置呢?
像我一样满仓权益肯定是不可能的
绝大多数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都是求稳
但纯买货币或债券的收益又比较低
不符合理财产品过去相对比较高收益的定位
所以“固收+”成了比较理想的选择
即大约80%配置固收,20%配置股票基金
这种配置在正常市场没问题,80%的固收降低了波动
20%的股票搏一搏弹性
但遇到今年4月的市场,即使是20%的股票,下跌了30-40%
对整个理财产品的净值伤害也达到了5-8%
这对于求稳的客户来说也很难接受
更离谱的是,这些理财产品规定了有止损线
所以接近止损的时候就产生了踩踏
也是4月最后一跌如此惨烈的原因
从那以后,银行就不敢再卖固收+产品给客户
转而卖债
虽然收益低了很多
但稳啊,基本是稳赚不赔
但万万没想到,现在债券也迎来了巨跌
如果债券跌幅过大,导致理财产品收益为负
客户更难接受
今天已经有建行和招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无法赎回的情况
今晚的自媒体怕是会狠狠宣传一波
再加上今日的债券跌幅可能要明天才能体现在产品的净值上
届时更多的客户会发现自己的理财产品竟然亏了
恐怕会引发更大的赎回潮
一场债券基金赎回挤兑恐怕就在眼前
今天的大跌可能仅仅是个开始
真是——
年少不知权益好,错把债券当成宝
啊!
另外感叹一下跟着银行买理财,今年真是反复被割韭菜
主要原因是银行的投研实在是太菜了,规矩又太多了
导致大家都很同质化,而且是菜得同质化
又菜又拥挤
你不踩踏谁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