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碱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枯草热及其他过敏性疾病,还能对抗脊椎麻醉引起的血压降低、扩大瞳孔,也用于重症肌无力、痛经等疾患,还可作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麻黄科
Ephedraceae
属裸子植物。通称麻黄。为多分枝的灌木、亚灌木或呈草本状,植株通常矮小,茎直立或匍匐,次生木质部中有导管;小枝对生或轮生,绿色,具节,节间有多条细纵槽纹 。叶退化成膜质,2~3片在节上对生或轮生,约1/2或2/3合生成鞘,上部呈三角状裂齿。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生枝顶或叶腋,具2~8对交互对生或轮生 (每轮3枚)膜质苞片。
该科仅麻黄属 1属,约40种,分布于亚洲、美洲、欧洲东南部及非洲北部的干旱荒漠及草原地带。中国除长江下游及珠江流域各省区外,其他省区皆有分布,以西北及云南 、四川、西藏等省区种类较多,资源则以北方诸省区丰富。麻黄的化石花粉最早出现在中白垩世。
草麻黄
草麻黄麻黄属诸种类或多或少为旱生性或半旱生性植物,生于沙丘、半沙漠、草原、荒漠及稀树干旱地区。麻黄属植物的枝茎常含有多种生物碱,作为药用植物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解表、散寒、平喘、止咳、利水等功能和松弛平滑肌、收缩血管及中枢兴奋等作用。可治风寒感冒、风寒咳嗽、气喘、水肿及支气管哮喘等病。此外,麻黄有固沙保土的作用。麻将
中国古代独创并流传至今的一种牌戏。据传是由唐代的叶子戏发展演变而来。叶子系指书页,唐代的叶子牌是以纸片绘制的,故得此名。这种博具相传为唐代贺州刺史李郃所制,他是根据当时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博戏——彩选,加以改革并书写在册页上。至明朝天启年间,叶子戏演变为马吊牌,并盛行于明末清初。据清人金学诗《牧猪闲话》说,马吊牌发展到清朝的康熙年间,已演变为一种叫做“游湖”的默和牌。之后,默和牌因受一种花牌的影响,演变为麻雀牌,又叫麻将牌。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麻将牌传入西方和日本等国,20年代中期盛行于英格兰、美国和澳大利亚。
麻将牌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常见的牌具大体可划分为两大类:骨制品和全塑品。老式牌具一般用牛骨或象牙镶嵌竹料制作,现代麻将牌通常用塑料或有机玻璃制作。麻将牌为长方形小牌,长、宽、厚的尺寸无严格规定,但比例要相适应。一副麻将牌共计144张 ,可分为六大类:① 万子:从一万到九万,各4张,计36张。②索子 (或条子):从一索到九索,各4张,计36张。③筒子 (或饼):从一筒到九筒,各4张,计36张。④三箭 (或三元):红中4张,发财4张,白板4张,计12张。⑤四风:东西南北风各4张,计16张。⑥季花:由春花 (兰) 、夏花 (竹)、秋花 (菊)、冬花 (梅)各1张组成;还有混子:包括天官 (财神)、聚宝盆、小猫、老鼠各1张,计8张。麻将牌一般为4人共玩,牌局开始之前,掷骰子班位和确定第一庄家。开始每家抓13张牌,庄家抓14张,先打牌 ,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轮流抓牌出牌 。通过摸、吃、碰3条途径来进行组牌。按顺序排列的3张同花色牌、相同的3张同花色牌均为一副牌,先组成成组牌即四副牌和一对将 (两张相同的牌)者为胜,称为和。麻将牌玩起来变化多端,需运用概率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知识,进行多方面的观察 、分析、比较、鉴别和决策。麻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