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贷款谁都希望贷款机构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办理,不仅额度高、利息低、放款快,而且利手续要简单。
但是有时候贷款申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满怀希望去申请,结果有可能一分钱也贷不到。如果你不小心踩到这些雷区,贷款被拒绝是分分钟的事。
一、没有如实填写申请信息
填申请表是申请贷款的第一步,也是贷款机构了解借款人的第一渠道。如果连申请表信息都不真实,那可见借款人的信誉度比较低。
申请表容易踩到的雷区:
联系人不实 比如要求填父母兄弟,借款人随便找朋友代替;
收入不实,借款人往往填超出自己实际情况的收入,导致后面跟银行流水差距很大;
住址不实:有的借款人怕被熟人知道所以连住址也造假,但是资料对不上,或贷款机构要求上门调查那就露馅了。
工作单位不实:有的借款人没有交社保,以为随便找一家好一点的单位可以提高自己贷款通过率,但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二、材料造假
有的借款人资质比较弱,有时候为了提高贷款的额度铤而走险——造假资料。
材料造假容易踩到的雷区:
1、流水造假
流水是决定贷款额度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有的借款人为了获得更高的额度不惜花钱找人做流水,以为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有的人甚至花半年乃至一年去造一份可以通过银行查到的银行流水,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
但是大家别高兴得太早,贷款机构在审核流水时除了会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核实,还会就某一笔具体金额核实流水的来龙去脉,如果某一笔金额无从追溯,基本贷款就没戏了。
2、提供假的征信报告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贷款造假产业链,其中提供假征信是一个,很多借款人为了让信用报告看起来更加完美,找到造假机构对个人征信报告进行修改,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要知道贷款机构的风控不是吃素的,人家看过的征信报告说不定比你看过的书都要多。
3、提供假的合同
销售合同作为评价营业额的一个重要方式,很多贷款结构都将其作为营业能力一个重要参考。不少客户为了提高营业额,让业绩看起来更漂亮,于是就打起了制作假合同的主意。
但是,贷款机构的风控不是吃素的,评价一个借款人的营业额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交叉核实,某一个环节对不上,造假就露馅了。一旦造假被发现,贷款的可能性就降低,因为借款人不诚实,没人敢放款给一个不诚实的人。
三、信用不良
不管是申请信用贷款还是抵押到款,贷款机构都会要求借款人提供个人征信报告,因为信用报告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
信用报告容易踩到的雷区:
1、信用记录差
贷款机构一般主要看借款人最近两年的信用情况,如果信用报告连续出现多次逾期,或信用卡连续3次或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