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群雄反秦,天下大乱。起义军各自为战,没有统一调遣,于是约定:谁先打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
起义军中,只有刘邦和项羽实力较强。刘邦善于用人,助手甚多。项羽本人能征善战,所以他的起义军军事力量最强。但是,项羽比较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喜逆耳忠言。
在战争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秦朝灭亡。但是,刘邦清醒认识到凭自己的实力还无法与项羽抗衡,他便以退为进,撤出咸阳,等待时机。
项羽的行军路线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最终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项羽率部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
当时,项羽手下建议:“咸阳处在关中要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地势险要,不如在此建都,有利于奠定霸业。”项羽一看眼前的咸阳已弄得残破不堪,更加怀念起故乡来。他对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如今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锦衣夜行”的来源)所以我还是要回江东。”
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英雄,就私下对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此言不虚!孰料,这些话很快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项羽立即派人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烹死。
项羽最终流失大量人才,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那种能倾听来自四面八方声音,且能斟酌损益,采纳良言的人。那种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如同“沐猴而冠”,最终难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