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螃蟹造型的月饼栩栩如生,精致的月饼广告图在玻璃橱窗下熠熠生辉……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市多个线下商超发现,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节日氛围愈发浓厚,各大店铺纷纷推出月饼礼盒,不少消费者直奔月饼礼盒而来,满载而归。
今年,围绕月饼礼盒“过度包装”“天价”等争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包括对价格超过500元的月饼进行重点监管、严禁搭售混售现象、对过度包装商品进行纠正等。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线下月饼销售市场,超过500元的“天价”月饼已基本消失,然而在一些网购平台上,不仅仍有大量“天价”月饼的存在,月饼搭售混售情况也大量存在。不仅如此,在官方划定500元重点监管线后,部分商家以无限趋近500元标价、“天价”运费、以糕点名称替代月饼等方式回避监管。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上述不少乱象虽未有明文规制,但实际上就是一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同样需要加强监管。为更好规范月饼销售市场乱象,有关部门应形成常态化监管态势,让商家和消费者改进崇奢意识,自觉抵制月饼过度包装、违规搭售等问题。
线上售卖高价月饼
搭售情况依然存在
在中秋节之前,有关部门针对月饼销售市场来了一套“组合拳”。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提出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同时明确要求,经营者销售盒装月饼不得以任何形式搭售或者混合销售其他商品。
《公告》内容显示,由于馅料、包装材料等不同,盒装月饼生产成本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不会很高,平均生产成本在70元/盒左右。近年来,有些企业在盒装月饼中搭售或者混合销售鱼翅、燕窝、人参、冬虫夏草、茶叶、白酒、洋酒、珠宝、丝巾等高价商品甚至奢侈品,其价值远远高于月饼,却仍以“月饼”之名销售,成为“天价”月饼的主要来源。这一现象不仅背离了传统文化本源,也使得月饼容易异化成为腐败的载体,对社会风气造成负面影响。
8月15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正式实施。该标准重点强调的包括减少包装层数,将月饼和粽子的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4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3层;压缩包装空隙;降低包装成本,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饼和粽子,将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从20%调减为15%等。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饶伟告诉记者,相关部委对超过500元的“天价”月饼,并非一律禁止,而是实行重点监管,包括要求经营者将交易信息妥善保存2年,以备有关部门依法查核,以及如有需要,将对经营者开展成本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