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他也很擅长把自己的业务经营和政府的政策相结合,以获取政府的背书和扶持,从而达到自己的利益和影响力最大化。
一次,杨卓舒得知,河北省计划在石家庄建一个亚洲最大的服装制作贸易中心。
杨卓舒得到消息后,立马着手规划,紧跟政府步调,准备在石家庄东北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服装产业园区。
在对外经营策略上,杨卓舒以勇猛快进、雷厉风行著称。
而在公司内部,杨卓舒则独断专行,像个“土皇帝”。
杨卓舒曾说:“在卓达,一草一木都姓杨。只要我想上一个项目,我就能上,即使全体员工反对,我也不会改变。”
他信奉专制化的管理风格,认为不受任何人的制约,才可以令工作效率最大化。
因此,尽管卓达在北京和三亚等地有4个分公司,但杨卓舒却一人担任了4个分公司的负责人。因为事必躬亲,杨卓舒每天早上7点半就开始工作,凌晨才下班。
在公司,他规定员工每天都要写一篇感想,他再用红笔进行批复,颇有古代皇帝批阅奏折的画风。
杨卓舒
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配备了12个漂亮的女秘书,分别负责宣传、项目、翻译等工作,随时随地听候杨卓舒的差遣。
一次,杨卓舒某个项目因为资金回笼慢,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因此怨声不断。
趁着杨卓舒来工地视察工作的机会,被欠薪的农民工们一窝蜂地冲上来,将杨卓舒团团围住。在一片混乱和推搡中,保安和农民工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现场还有民工受伤。
而当杨卓舒去医院慰问这位民工时,余怒未消的民工竟然抄起床头的物品向杨卓舒砸了过去,杨卓舒头上顿时鲜血淋漓。
杨卓舒没想到这个民工如此“胆大包天”,但因为自己理亏在先,杨卓舒无奈只能强咽下这口气,转身就为自己招聘了10个保镖,时刻为自己护驾。
保镖们1个负责开车,1个负责点烟,1个负责听电话,其余的主要负责装点门面。
不仅工作上颇为高调,生活中排场也不小。
有着“大孝子”之称的杨卓舒,在家中配备了27个保姆,9个给父亲,18个给母亲。
除了“首富”、“作风高调”为人熟知外,杨卓舒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热衷慈善事业。
从2002年起,他每年出资800万元,全费资助全国200个家境贫困的大学生;截止2019年,他捐献的公益慈善金额达到4000万元,还救助了上万余名失学儿童;为受灾地区捐款、为身患疾病的学生,执行任务时牺牲的民警家属捐款等等。
卓达集团
也因此,杨卓舒三次荣获“中华慈善奖”,两次当选“中国十大慈善家”。
即使身为首富,摊子铺得太大,也难免顾此失彼。
在2011年到2013年,杨卓舒一共签了四个城市的“造城”项目,总投资预计需要3000多亿,而他的公司总资产才5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