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工资”涨了。
坏消息是,对有些人来说,到手的工资却马上要降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最近,各地在陆续公布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
“涨势”喜人啊。
比如四川,2021年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81420元,2021年的平均工资为74520元,涨了9.26%。
再比如,山西2021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0968元,2020年的平均工资为64708元,涨了9.67%。
从这些数据看,“工资”,确实涨了不少。
但只可惜,这只是一个社会层面的全口径工资水平,跟咱们每个人涨不涨工资、涨多少没关系。
并不是这个全口径工资水平涨了,咱们每个人也要涨这么多。
而且盼不来涨工资不说,这个全口径工资涨完,对一部分人来说,到手的工资却要下降了。
因为,我们的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跟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挂钩的。
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是全口径工资的300%。
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为全口径工资的60%。
随着全口径工资上涨,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也会提高,社保交的钱多了,到手的工资自然也就下降了。
是所有参保人员的社保缴费都要变多吗?
答案,不是。
只有一部分人会受到影响。
而且受影响的这些人,还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境地。
按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职工本人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
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
因此,社保缴费会变多的包括这两种情况:
一种是,按照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为基准交社保的人。
另一种是,按照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为基准交社保的人。
受影响较大的,是前者。
因为后者的工资水平太高了,每个月社保涨几个百分点,那么需要扣税的工资也相应减少了。而高工资者对应的税率水平又很高,像个税,最高的可以到45%,因此,对高工资者来说,巴不得多交点社保少交点个税,退休后多领钱呢。
但对低收入人群来说,本身收入水平有限,社保缴费的增加,就会实实在在的影响到每个月的收入。
我们举个栗子,假设某地,去年的社保缴费下限3600元,今年涨到4000元,光是养老保险一项,每个月就要多交32元。因为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比例是8%,(4000-3600)×8%=32。这还只是养老保险一项,像医保啥的,也得再多点。
这算的还是有单位给交社保的人群的社保涨幅。毕竟有单位的,社保缴费是由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的,职工本人只需要自己承担个人负担部分,大头儿由单位来担着。
但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自己要承担全部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用。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目前全国普遍是20%。
如果社保缴费下限从3600元涨到4000元,那么每个月的养老保险支出就要涨80块钱,再加上医保,每个月的负担增加不少。
有的人可能会说,社保年年涨价,干脆不要缴费算了。
千万别赌气!
生气的时候,看一下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退休当年本省上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退休当年本省上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就是直接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的。
而且,现在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每年的记账利率还不低,大概在6%-8%。
现在的养老金水平,每年都涨。虽然涨幅在降低,但是比很多人上班时候的工资涨的多。
还不用担心失业,没人发工资。
而且除了养老金,还有退休后的终身医保,这个真挺香的。毕竟越老,跑医院的次数越多。
对高收入人群来说,日常的储蓄积累就比较丰厚,退休工资可能就是零花钱。
但对于收入不高的人群,社保还真的是生活的底线。
所以猫妹建议大家,不要嫌弃社保,不要因为交钱多就放弃社保。
毕竟社保不是白给的,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行,只有长期缴费、满足最低缴费年限才能在退休后不管活多久都能月月领钱、看病报销。
另外,对于少数灵活就业人群,如果现在缴费有困难,不妨咨询一下当地社保部门,看看有没有社保“暂缓缴费”的政策。像北京就明确,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2年缴纳费款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缴费,缓缴的费用,到2023年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