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 胀 出自《内经·胀论》等篇。①疾病名。即胀病、鼓胀、单腹胀.主要特点是腹部胀满膨大。②一种主观发胀的不适感,如头胀、目胀、胁胀等。
胀病 胀病 出自《医门法律.卷六》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见胀条.
胀后产 胀后产 出自清·阎纯玺《胎产心法》。偏产的一种,即枕后位产.
招尤 招尤 头摇摆的样子。《素问·五脏生成论》:“甚则入肾,绚蒙招尤。”
折脊 折脊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形容腰脊痛如折断一样。
折展 折展 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形容腰痛如折断一样严重。
折针 折针 针刺术语。即进针时发生折断现象。防止折针,应在施针前对针器进行检查,已经剥蚀缺损的应立即更换;施术时应轻柔细心,使患者处于稳定的舒适位置。如已发生折针,应嘱患者不要移动,可用镊子夹住外露的针体,拔出斯针.如外面触不到针体,可试用大块磁铁或电磁铁吸引出,或在针孔处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断钎.
折髀 折髀 形容大腿疼痛如折断一样。
针柄灸 针柄灸 即温针。
针刺补泻法 针刺补泻法 为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而使用的针刺手法。分补虚和泻实两大类。从《内经》时代逐渐沿用发展至今。现今常用的方法有徐疾补泻、开阔补泻、迎随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等。
针刺感应 针刺感应 简称针感。在针刺下产生的一种酸,麻、胀、重感觉。
针法 针法 又称针刺、刺法。通常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按针的种类,古代有“砭石”、“九针”,现在常用的有毫针、三棱针、皮内针、梅花针,另外还有不刺伤皮肤的指针、竹针、木针等.按针刺的特定区域,则有体针、耳针、头针、鼻针、面针、舌针、颈针、手针、足针、经络针、神经针等的区分。按针法形式则有磁珠、火针、蜡针、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封闭、水针、空针、穴位充气、穴位埋线、穴位强刺激、穴位结扎等。关于针刺的手法名目很多,难以一一列举,可参阅有关各条。
针感 针感 针刺感应的简称。
针经 针经 指《灵枢》。
针灸 针灸 是“针”和“灸”两种疗法的合称。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书名。又名《针灸大全》。明,杨继洲(济时)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10卷。本书是在家传《卫生针灸元机秘要》的基础上,以《内经》、《难经》为宗,广求群书,编纂而成。由于收集文献广博,实际上总结了明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和经验。此外,书中尚有作者的见解、针灸治法和医案。内容包括针灸理论、歌赋和腧穴图。此书影响很广,为其后二百多年间学习针灸者听必读的著作。其后尚附有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1卷。今有排印本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