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喀尔巴阡山脉的奥次茨山喀尔喀蒙古
中国清代漠北蒙古族诸部的名称。初见于明代,以分布于喀尔喀河得名。15世纪末叶,元太祖成吉思汗15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原来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 6 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喀尔喀万户属左翼,共12部。内 5 部居喀尔喀河以东,巴图孟克封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外 7 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赉尔珲。巴图孟克死后,内 5 部逐渐南徙,清初编旗,属内札萨克旗(即内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即外蒙古)。
喀尔喀蒙古东接呼伦贝尔,西至阿尔泰山,南临大漠 ,北与俄罗斯接壤。清入关以前,喀尔喀蒙古的三大封建主——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和清政府建立了联系。1655年(顺治十二年),清政府赐盟宗人府,并在喀尔喀设 8 个札萨克,分左右翼,从而使喀尔喀蒙古与清中央政府的政治联系更加密切。此后,喀尔喀三部之间发生纷争,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乘机插手,于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向喀尔喀大举进攻。喀尔喀战败后,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举旗投清。1691年,康熙帝与内外蒙古各部首领于多伦诺尔会盟,宣布保留喀尔喀三部首领的汗号,实行札萨克制(见多伦会盟)。1732年(雍正十年),清廷从土谢图汗
部分出21旗隶属于额驸策凌的赛音诺颜部,与三汗部并列 。1911年(宣统三年),以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首的蒙古王公和上层喇嘛,在沙俄策动下宣布“独立”,私自与沙俄签订非法的《俄蒙协约》(即《库伦条约》)。1915年(民国四年)中俄蒙《恰克图协约》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国宗主权;中、俄承认外蒙古自治。1919年外蒙古放弃“自治”,哲布尊丹巴接受中央政府册封。1924年 5月《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仍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享有领土主权。同年11月,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 2月美、苏、英首脑雅尔塔会议应苏方要求规定:“外蒙古的现状须予以维持”,作为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 1月,当时的中国政府终于承认其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喀拉海
Kaka Sea
北冰洋的边缘海。位于亚洲大陆西北部沿岸和新地岛 、北地群岛之间。西通巴伦支海,东连拉普捷夫海,北接北冰洋。面积 88万平方千米,体积 10.4 万立方千米。平均深度118米 ,最大深度620米 。海区位于北纬70°以北的北极圈内,一年中有3~5个月极夜现象。气候异常寒冷,几乎终年冰封,南部沿岸地区冰封期也有 9 个月之久,即使夏季,海面也多浮冰。冬季多暴风雪,夏季多雾。这种冰封、风暴和多雾气候条件给航运造成很大困难。海区南部沿岸区有鄂毕河、叶尼塞河注入,使海水盐度减小,只有10~12,向北盐度逐步增大到20~35。沿岸港口有迪克森等。喀拉喀托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