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调气学派
中国医家和养生家所谓的气指真气,主要包括元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调气养生指调养真气,使之充盛调和,以达养生延年的目的。
1.调气养生的源流
重视气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首见于《管子》:“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对气的功能及气对人的寿命影响的论述当推《黄帝内经》。该书《灵枢?刺节真邪》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说明真气是由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灵枢?决气》中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调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素问?痹论》中说:“阳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内经》对各种气的功能都有详论,并强调调气可却病延年。
唐代孙思邈更强调调气对养生延寿的重要作用。
《千金翼方》中说:“心无烦,形无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年,千岁不死。”
宋元时期的医家和养生家对气与形、神、精的关系亦多有阐发,并指出气对人体寿夭的影响是很大的,《圣济总录?导引》中说:“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中说:“故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血,气纳神存。”
李东恒对气的作用尤为重视,他曾论述了胃气与元气及元气与精、神之间的密切关系。他在《省言箴》中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他在《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俱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说明元气由后天脾胃之气充养,脾胃气亏,则元气也不能充足。
明清时代的养生家、医家对气的作用尤其重视,认为气是生命之根本,精神之所系。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夫神气者,元气也。元气完固则精气昌盛,无待言也。若元气微虚,则神气微去;元气太虚,则神气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