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抗疫,西方媒体的指责就一直没有断过。
他们不惜为此编造了各种各样的叙事,包括以下各种说法:
——“中国抗疫不尊重人权”;
——“中国疫情数据不真实、不可靠”;
——“中国疫苗效果差,比不上西方的疫苗”;
——“中国疫情失控,会拖累全球经济”;
——“中国实施动态清零,有严重的经济代价,会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
——“中国实施动态清零,在其他国家都选择放开的情况下属于异类,会导致中国在国际社会处于孤立境地”;
相信大家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对于上述论调都不陌生。只不过,随着中国抗疫成效不断显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经济较快在疫情中复苏,这些论调一一被戳破。
西方媒体为什么热衷于唱衰中国抗疫?
原因也很简单:第一,他们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在他们眼里就是异类,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任何关于中国的报道,都一定要符合他们提前预设的基本叙事框架——“中国不好、中国要完了”;
第二,他们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傲慢心态。对于中国这个非西方白人国家在抗疫过程中取得的各种成就,他们从内心深处难以接受、难以认可。好像承认中国做得比他们好,就会让他们难受甚至绝望一样。
虽然西方媒体的叙事一再被事实打脸,但他们对一些“糊涂虫”、“恨国党”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特别是对于“恨国党”来说,因为这个群体发自内心并不认同中国当前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他们看中国哪儿哪儿都不顺眼。西方媒体污蔑、攻击中国的任何材料,都会被他们拿来做二次传播,并强化他们内心深处对于中国的各种偏见。这些人一辈子活在自己的偏狭认知中,一辈子也没有建立起对于自己国家、自己人民的自信。别看他们平时在微信群里、在社交平台上,骂骂咧咧、怼天怼地怼空气,他们本质上是一群可怜虫。
最近,国内自媒体圈又有人在传播一种叙事:“上海经历这次疫情冲击后,很多身在上海的外国人选择离开中国,很多上海人也选择移民。”
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上海抗疫?
如果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你应该能接受这种说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奥密克戎具有极强的隐匿性、高传染性,上海之前一直有效的精准防控失效,最后不得不选择全域静态管理这一极端抗疫的措施。一开始,上海方面的准备也是不足的,社会上对于抗疫思想是不统一的,因此在抗疫效果、在保民生物资供应、在满足群众就医用药等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还有少数人借着疫情搞腐败、发国难财,这让上海在这次抗疫中出现了不少乱象。由于上海地位特殊,广受关注,这些热点事件经由社交媒体传播,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