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六七年里面,中国SaaS从无到有诞生了诸多细分领域的行业玩家。但如今中国SaaS陷入焦虑阶段,如何从根本上破局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起来看看。

这是我分析中国SaaS现状,思考如何破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现状的确很让人焦虑。如果你做SaaS,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想要开始加速发展,然而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你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个中国SaaS的“局”,真的不好。
但是请你保持耐心,中国SaaS现在的“局”是可以破的。
要破局,首先要实事求是,不怕暴露问题。但是也没必要投降主义,说什么SaaS不适合中国国情。对的事情永远不好做,甚至有时候是最难做的,但是只要大家方向对,能走出来的人就会多一些。这样中国SaaS才会真正走出来,批量的走出来。
一句话:SaaS行业的破局,我认为要从重新认识估值这件事开始。
一个生意是否走通,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他的估值。估值=营收xPS倍数(市销率)
一般赚钱或者有钱的上市公司看PE倍数(市盈率)和PB倍数(市净率)。SaaS公司本身就是个烧钱的苦逼模型,谈不上盈利,也谈不上净资产,所以我们只能把估值跟Sales营收挂钩,因此才有了PS倍数。
但是,在这个等式里面,我们是不是给予营收太多关注,给PS倍数的关注太少?你要知道,PS对于估值就是在营收加速基础上的再加速。PS高是啥概念?就是同样一个亿的收入,5倍PS你就只值5亿,30倍PS你就值30亿。一样是10%的融资现金流,一个是5000万,一个就是3个亿。
结果是一个手里有钱,一个没钱,那有钱人能做的事情的选项,广度,深度和加速度,跟没钱人完全不能同日而语。所以PS高当然是好事。问题是如何提高?这个问题即便只有一个解决的思路,因为直接挂钩估值,就会很值钱。为了搞清楚这个思路,我又找了更多的历史数据,才有了自己的判断。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讲清楚不容易。
同时重点其实不只是搞清楚这个局,而是怎么破这个局。所以关于SaaS破局的话题要连续写四篇。是为“破局四篇”。每篇都有点长,你们耐心一点,慢慢看,不会浪费你们时间。
一、焦虑的中国SaaS
开年一晃已经到了3月,虽然不时有些头部企业融资成功的消息,但是整个中国SaaS行业还是非常焦虑。
最根本的焦虑,因为中国SaaS的退出渠道本身一直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之前投的项目成功上市或者并购退出的很少,去美国似乎已经公认不是好的方向了,香港的要求对于SaaS公司来说又有点高,国内退出的渠道少且要求高。现在有些新的方向,但是新路径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总之,目前对中国SaaS友好的退出渠道真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