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系统 目标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实现多路径动态选择以及知识库的自动重组技术,对不同句子实施在不同平面上的转换。这样就可以把语法、语义、常识几个平面连成一有机整体,既可继承传统系统优点,又能实现系统自增长的功能。这一类型的系统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开发的IMT/EC系统为代表。机器人
robot
有独立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改变工作程序和编程、能模仿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完成某些操作或移动作业的机器 。机器人是中国对robot一词的意译 。 robot 来源于捷克剧作家K.恰佩克于 1920 年写成的科学幻想戏剧《 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剧中主人公梦想的无需情感、只要体力、肯遵命干活的人叫 robota ,意为奴仆 。现代制造的机器人不同于单一用途的自动机,具有多用途的柔性拟人功能。它靠灵活的臂和手,有时也靠移动机构模仿人类完成自动机难于进行的多种作业。一般机器人(除始终受人控制工作的遥控机器人外)在工作前虽然要人给予示教或编程调整,但在工作中则完全独立于人而自动控制。在生产中,要求机器人能替代工人上岗,从事高节奏的重复性劳动,因此机器人应有足够的重复精度,特别要有很高的可靠性。
简史 20世纪40年代,放射性材料处理中主从式机械手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的出现 ,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的兴起,为机器人的诞生打下了基础。1954年美国人G.C.戴伏尔首次提出通用“重复操作机器人”的方案,60年代初美国公司推出Unimate 球坐标型和 Versatran 圆柱坐标型第一代工业机器人产品。70年代,机器人逐渐为工业部门接受并在日本、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形成产业,在汽车等工业中迅速推广应用。80年代,高性能指标的机器人增多,继搬运机器人、喷漆机器人 、点焊机器人和弧焊机器人之后,各种装配机器人和遥控作业机器人也迅速发展,带感觉的第二代机器人以装配机器人为先导,在电子工业中进入了实用阶段。
80年代后期,机器人被列入中国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有了较大发展,已完成示教再现式机器人成套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制出喷漆、点焊、弧焊等作业的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并已开始在生产线上应用,但尚未形成产业,其应用尚待推广。
构成和类型 主要由操作机或移动机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所构成 。操作机大多是由机座 、立柱 、大臂 、小臂 、腕部和手部用转动或移动关节串联起来的多自由度开式空间运动机构 ,其终端手部为抓持器 ,可夹持物料或安装工具,像人手那样在工作空间内执行多种作业。为了适应抓持器在三维空间内的任意的位置和姿态要求,操作机也即机器人的自由度一般为6,但有些工业机器人的自由度可为5 或4 ,而对有高度灵活要求的冗余度机器人 ,可仿人臂具有多于6 的自由度。在6自由度机器人中,抓持器的位置一般是由前3个手臂自由度确定,而其姿态则与后3 个腕部自由度有关 。按前 3个自由度布置的不同工作空间 ,机器人可有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 型 、球 坐 标型及 拟人 臂 关 节坐标型4种不同结构。操作机的机座有时安装在移动机构上以增加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从事移动作业的机器人常称移动机器人,其中重要的是能适应恶劣场地和危害环境的步行机器人,有两足、四足和六足等。此外还有轮式和履带式等移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