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一个桥段:精英知识分子孟晓骏成功获得美国签证,得以出国去追寻“美国梦”,他并不想和他的父辈一样,到美国“绕了一圈”之后又选择回到中国,他信誓旦旦和他的好友说:“我不会回来了。”
这个桥段展现了中国八十年代时,莘莘学子的“美国梦”——他们认为,只有到外国去,才能拥有足够承载他们宏图的大舞台。
录取通知书
若干年后,中国人才流失仍是一个问题,有人指出,中国顶尖的两所高校清华与北大已经成为留学基地,每年为美国知名高校培养大批人才。
针对这一现象,两所高校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收效甚微。许多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在出去留学之后,会选择留在国外发展。
然而,一种相反的现象则是海外大批顶尖的科学家纷纷来到中国发展,甚至加入了中国国籍。
01海外科学家“逃往”中国
日本知名媒体《日本经济新闻》就曾发表一篇文章,称中国正在上演一场人才回流大潮,截至2019年11月,就有260万人才从西方国家返回中国。
日本新闻
此外,从国外“逃往”中国的优秀科学家也不在少数,过去三年,仅日裔顶尖科学家在中国的人数,就同比上涨了25%。
来到中国发展的海外顶尖科学家总人数,更是达到了1074人,其中不乏来自美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的科学家。
这些海外科学家的到来,无疑壮大了中国的科研队伍,助推了我国的科研发展。
这些科学家大多数都是自己行业领域内的顶尖人物,也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突然离开自己的熟悉的科研环境来到中国,这在外界看来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
科研人员
日媒的报道揭露了这背后的原因,一些来到中国的工作的年轻日本科研人员这样说道:“虽然曾打算在日本工作,但是找不到职位……相对于在日本而言,中国的研究环境与报酬要比日本要好太多。”
来到中国的日籍科研工作者除了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之外,还有不少威望很高的科学家。
长期从事灵长类脑基因研究的高畑亨,在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曾为美国工作了五年,但在2014年之后,他就来到中国,在浙江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在他看来,中国的研究环境很好,报酬也远远高于日本。
福田敏男则是微纳操作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先驱,被称为日本的国宝级科学家,曾任职日本一所顶尖学府的教授,但是,他所倡导的研究理念,并不被日本学术界所接受。
福田敏男
于是在2012年,福田敏男辗转来到中国,在北京理工大学教书和做研究,并成为首位全职在中国工作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福田教授结合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直径最小的人工血管,他还带领团队创造了首个纳米机器人,这些成就在不少领域都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此外,福田教授还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