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方面,欧债危机升级、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带来冲击。2009年10月欧债危机爆发后,2009年3-4季度,欧盟27国GDP增长为-4.87%和-1.82%,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整体需求不足;欧盟各国为应对债务危机,上调主导利率25个基点,欧元兑美元持续升值,世界流动性紧张,大宗商品市场资金流出;此外,欧债危机导致青年失业率维持高位,欧盟区总体生产消费低迷,居民经济预期悲观。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调整,其中金属指数和能化指数跌幅相对较大。
? 第四轮大宗商品下行期:2011/2/14 – 2011/10/20,通胀高企+经济增速回落
国内通胀上行、经济增速回落叠加海外债务风险升级是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国内来看:经济增速绝对水平依然处于较高位置,但已经出现逐季回落的态势。全年GDP实际增速9.5%,较上一年放缓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8%,较上一年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3.9%,较上一年收窄1.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7%,较上一年较大幅下滑37.8%。经济指标增速几乎全面放缓。
此外通货膨胀上行幅度较大,尤其是能化、农产品、金属等基本在年初达到历史峰值。而这一段价格的大幅上行主要是市场预期2009年“四万亿”之后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上行周期,制造业等产能大幅扩张,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2011年前三季度经济政策的重心是保持物价稳定,上半年央行分别于1月20日、2月24日、3月25日、4月21日、5月18日和6月20日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累计上调3%;并且在2月9日、4月6日和7月7日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与以往中国紧缩流动性一样,本次如此大幅度的加息直接施压给大宗商品市场,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均处于回落态势。
国际方面:债务危机升级助推了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2011年5月中旬美国债务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债务规模超过GDP的90%,美国面临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8月份标准普尔将美国保持近百年的“AAA”信用评级下调至“AA+”。此外美国和欧洲相继退出QE计划,欧洲迎来债务到期的高峰。在希腊主权信用评级3次连降之后,市场担忧所引发的需求收缩和风险偏好中枢下移进一步助推了本轮回落。
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在2011年2月14日到达区域高点,总体水平相当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随后南华商品指数随后开始下跌,到达同年10月20日进入震荡状态,本轮跌幅23.30%。南华工业品指数下跌28.53%,其中能化指数下跌30.79%,金属指数下跌23.68%;南华农产品指数下跌17.42%。从具体品类来看,天然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