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打断了世界经济前进的节奏,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下跌。2020年1月8日到2020年4月22日,南华商品指数下跌17.63%。南华工业品指数下跌20.11%,其中能化指数下跌31.05%,金属指数下跌7.92%;南华农产品指数下跌7.17%。
本次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主要由于需求下滑和投资者悲观预期造成。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第一产业GDP同比增长-3.09%,第二产业GDP同比增长-9.71%;唐山高炉开工率由1月初的73.19%骤降到2月21日60.14%。国际方面,随着新冠疫情蔓延到世界,各国进入封控状态,原油价格、航空燃油价格暴跌。
情绪面上,投资者的悲观预期导致各类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各大资本市场出现资金踩踏,美标普指数跌过20%,上证指数跌超过15%,商品市场的跌幅整体和股市一致。此前的不同的是,本轮衰退预期并非建立在货币政策紧缩基础上,而是在疫情期间强硬的隔离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的担忧之上。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推出了幅度较大的货币宽松政策,例如美国的无限量QE与中国的特别国债和降准降息等,均为未来的经济恢复注入信心;因此本轮商品价格指数降幅相对较小,尤其具有金融属性的金属指数下跌7.9%,降幅明显小于能化等指数。
3、小结
总结以上每轮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可以发现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供需层面和流动性层面,并且多数情况下受国际国内共同扰动。大宗商品降价的原因不同,后续的跌幅和下跌时间也不相同。如果是由于国际负面事件或者流动性紧缩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宗商品的下跌模式是,跌速快、下跌时间短、跌幅大,随着经济的恢复,大宗商品会迎来反弹甚至创出新高;如果是由于经济体转型而导致的生产资料需求下降,那么大宗商品的下跌模式是,跌速慢,下跌时间长,跌幅大,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调整到位。
02
本次下跌成因分析及价格展望
1、6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快速走弱
新冠疫情之后,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全球多数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和疫后重建需求驱动,大宗商品价格一路攀升。今年年初,叠加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大宗商品由于油气价格再次大幅上行,并在2022年6月达到2004年以来的峰值。相比2020年3月份,南华商品指数增长了103.6%,南华工业品指数上涨了120.3%。
6月份之后,美国CPI连续超预期上涨,引发市场对于美联储6月及7月加息幅度大幅上行的预期,同时美债长短期收益率出现倒挂,市场关注的焦点也逐渐由通胀引起的商品上涨转向联储紧缩预期带来的实体衰退可能,从而直接引发了本轮大宗商品的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