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D1 Plus在2019年就已经有几十辆车在进行路测了,计划2020年初就能量产上市。李想曾在微博透露,如果不是2019年8月美团和王兴投资理想后,理想与滴滴的合作被叫停,D1 Plus或许会比D1更早进入网约车市场,甚至比理想ONE更早成为爆款。
D1 Plus相当于D1的三排座椅版。截至目前,D1无论从设计还是实用角度,都备受业内好评。而不幸流产的D1 Plus,也成为网约车市场的一大损失。
毕竟截至目前网约车市场除了D1再没有一款专门定制的优秀产品,更多的是各大主机厂推出的简配版电动车,智能化更无从提起。虽然价格更低,但无论乘客还是司机都无法从中获得良好的出行体验。
而这个市场本身又是一个有着极大需求和规模的潜力市场。滴滴的2022年年报显示,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仅从新能源车置换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是足够大的市场增量。
《出行范儿》在调研中发现,现在网约车司机群体对于智能汽车的接受度已经越来越高,更多人愿意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提高购车预算。
毕竟一套好用的高阶智驾辅助系统,不仅能大大减轻司机的疲劳,也能提升乘客的安全性。这是B端司机比C端用户更能深切感知到的智能化体验。
这也成为滴滴和小鹏此次合作面临的巨大市场机遇。尽管何小鹏强调,MONA 主要面向的还是C端市场,不过也不能忽视借助滴滴平台在B端市场带来的巨大增量。
D1 以及D1 Plus能够获得市场认可,也充分说明滴滴对智能出行场景的深刻理解。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顾宏地在接受采访时也对滴滴表示了肯定:“这次和滴滴合作的核心,是在于他们有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人民币开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出行范儿》从接近滴滴内部人士获悉,小鹏此次收购的并非滴滴“达芬奇”全部资产,仅是“达芬奇”项目旗下一个子公司。(“达芬奇”是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内部代号。)
接下来,滴滴还将继续加大对智能化出行场景的软硬件探索和投入,并根据市场反馈,以技术及服务生态供应商的身份,探索与其他车企的深度合作。
顾宏地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滴滴未来可能会和其他企业合作,“但小鹏是第一家获得滴滴全面资源的企业”。
02
智能化普及,抢跑特斯拉
通过与滴滴的合作,小鹏得以快速落地第二品牌,并进入到规模更大的A级车市场。
小鹏汽车自成立之初就打造了明确的“智能化”标签,当然这也意味着前期相对高昂的投入成本。这也是为什么2021年何小鹏曾表示,15万元是智能电动车的分水岭,“15万元以下不可能把智能汽车做到高智能辅助驾驶”。